最新网址:www.irrxs.com

    “朕记得范文正公曾经说过:‘荒歉之岁,日以五升,召民为役,因而赈济,一月而罢,用米万五千石耳’,朕欲效法范公,众卿意下如何?”

    以工代赈其实在国内早就出现了,最早的实例出现在齐国晏子,北宋时期范仲淹和司马光均提出了【工赈】之法,与【军赈】一同成为了赈济灾民的主要方法。

    到了南宋前期,【工赈】还很有市场,宋高宗和宋孝宗时期还挺普遍。

    到了南宋中后期,因为皇帝的殆政,官员们自然也就是上行下效。

    【工赈】没有多少油水,将灾民编入厢军油水可丰厚多了,自然【军赈】就成为了主流

    赵灵笙此言一出,大殿里就陷入了安静之中,片刻后乔行简就道:“陛下,近些年粮食收成并不太好,如果用【工赈】的法子,只怕是……”

    赵灵笙笑着道:“粮食的问题不用担心,众卿可曾记得今年三月底献来的祥瑞,被朕命名为红薯的粮食吗?据说这东西在南洋每亩地能产40石。”

    “现在皇庄传来消息,红薯已经差不多成熟了,众卿明日与朕一同前往皇庄,看看这个粮食能不能亩产40石?”

    听到赵灵笙说粮食不成问题,官员们自然也就顺水推舟,同意了以工代赈的法子。

    刑部侍郎亲自带队,前往扬州等地抓捕知州、知县。

    如果同知、县丞与他们同流合污,那就一同抓捕,绝不留情,让再次一级的官员暂代知州、知县。

    乔行简、葛洪等人连夜商讨出了一份【以工代赈】的详细流程,赵灵笙看了之后,再根据后世的经验添加了些条款。

    重新实施以工代赈之后,地方上的厢军的规模就不会那么庞大了,朝廷的财政负担也就没那么重了。

    别看厢军的名字里有一个军字,其实比近代的民兵都差远了,其主要职责是完成地方官府的任务。

    比如什么修路铺桥,原本是征发徭役完成的,宋代都是由厢军【以厢代役】,只有厢军完不成了才会额外征发徭役。

    除了这个,厢军还要制造兵器、垦荒,为前线军队运粮,为驿站传递消息……

    总之,厢军除了没有接受军事训练,其他有啥事厢军都得去干。

    这样的军队上前线,能有多少战斗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有宋一朝的三冗两积问题,就是指冗官、冗费、冗军带来的积贫积弱。

    现在大敌当前,赵灵笙最迫切要解决的自然是冗军问题。

    只是这个冗军涉及到太多武人的利益了,其中吃空饷、喝兵血的问题十分严重。

    特别是地方厢军的头头们,哪个没有吃空饷、喝兵血?

    动他们就是要他们的命,那时候就不是兵变了,而是一场大规模叛乱。

    赵灵笙能做的,也只有用新势力逐步取代旧势力,她已经打算再建一支新军,由王坚来统领。

    等余玠、周胜等人成长起来后,就各建新军。

    毕竟定北军里容纳了孟珙、王坚、余玠这些大神,着实有些太浪费了。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