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秦帝国 > 第七章 瓦釜雷鸣 第四节 七百名罪犯一次斩决
    最新网址:www.irrxs.com

    卫鞅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将羊皮纸递给景监。景监一看,兴奋的说:“君上明察,左庶长可无后顾之忧了。”卫鞅淡淡笑道:“后顾之忧何尝没有然从来不是君上也。”这时仆人捧进茶饭摆好,景监便匆匆用饭。卫鞅道:“长史暂且留在郿县几天,这是一场大事,需周密处置,不留后患。”景监道:“我已经将栎阳府中的事安排妥当,左庶长放心,我来料理杂务。”卫鞅道:“今日最要紧的,便是会同赵亢,理出罪犯名册。”说话间景监已经吃罢,两人秘密商议了半个时辰,便分头行动起来。

    两天之后,决堤的大水在炎炎赤日下迅速消失在干涸的土地里,大路小路更是干得快,除去多了些坑坑洼洼,几乎和平时没有两样。赵亢和车英已经分别将孟西白三族和戎狄移民的械斗参与者,全部押解到县城外的临时帐篷中。景监和赵亢分别带领一班干练吏员,对械斗罪犯进行清理,按照主谋、主凶、死人、伤人、鼓噪,将人犯分为五类分开关押,一一录下口供。这件事做了整整三天。三天中,外县的私斗罪犯也纷纷押解到郿县。一时间,县城四门外的官道上军卒与罪犯络绎不绝,加上一些哭哭啼啼跟随而来的老人、女人与孩童,临时关押罪犯的渭水草滩与赶大集一般。郿县人恐惧、紧张而又好奇的纷纷赶来看热闹,有些精明人乘机摆起了各种小摊,专门向探视者卖水卖饭卖零碎杂物,外国商人则专门卖酒卖新衣服。穷人探监,要吃要喝。富人探监,则要给关押者买酒浇愁。自忖必死者,亲友族人还要给置办新衣。

    旬日之间,草滩帐篷外竟是生意兴隆。尤其是外国商人的酒和新衣,分外抢手,价钱直往上窜。孟西白三族在秦国树大根深,戎狄移民也是战功卓著,外县敢于顶风私斗者,也个个不是易与之辈。各方说情者神秘的来来去去,轺车、骏马每日如穿梭般往来郿县小城,使郿县人在惊讶之余又大开眼界。

    卫鞅清楚的知道外面的种种热闹,但是他不闻不问,只是专心致志的在县府中翻阅罪犯口供和各县有关记载。凡是赶来求见的宗室贵族、勋臣元老、陇西戎狄首领、地方大员等,非但见不到卫鞅,连景监、车英也见不上。景监委派的三名书吏专门接待这些人,所有的礼物都收,所有的书简都留下,所有的说辞都用一句话回答:“一定如实禀报左庶长。”十天之中,贵重礼物和秘密书简已经堆满了一个专门的小房子,看守的吏员们简直不敢相信,穷困的秦国如何能突然冒出如此多的奇珍异宝

    第十三天,卫鞅走出了书房,打破了沉默。他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取缔渭水草滩的临时集市,将一切商贾尽行清理。当日午后,渭水草滩便又成了炎热的旷野。第二道命令,便是派赵亢征发五百民伕修筑刑场。第三道命令,派车英紧急将所部两千铁甲骑士全数调到郿县听候调遣。第四道命令发往秦国所有郡县,命令各县县令率领全县所有村正和族长,三天后赶到郿县。第五道是秘简,飞马送往栎阳国府。

    随着使者的快马飞驰,秦国朝野又弥漫出浓厚的惊恐、疑惑和各种猜测。有人说,天候不祥,左庶长要大开杀戒了。有人说,犯罪的主谋都是富人,还不是杀几个穷人完事。更有人说,左庶长收了难以计数的奇珍异宝,人犯们一个也没事儿。国府内外安静如常,国君也没有以任何形式召集朝会议事,好象秦国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一样。栎阳的上层贵族们则保持着矜持的沉默,对变法,对郿县发生的一切都缄口不言,看看平静的国府,相互报以高深莫测的微笑。

    七月流火,郿县小小的城堡活似一个大蒸笼。中夜时分,卫鞅走出书房,唤出景监车英,三骑快马出城,在渭水草滩反复巡视。遍野蛙鸣淹没了他们的指点议论,直到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在遥远的西天变小变淡,三人才回到城中。

    早晨,朝霞刚刚穿破云层,郿县城四门箭楼便响起了沉重的牛角号,呜呜咽咽,酸楚悲怆。人们从打开的四座城门涌出,奔过吊桥,争先恐后的向渭水草滩汇聚。田野的大路小路上,都有人手上举着白幡,身上披着麻衣,腰间系着草绳,大声哭嚎着呼天抢地跌跌撞撞的赶来。渭水草滩上的低洼地带,两千铁甲骑士单列围出了一个巨大的法场,将所有赶来的人群隔离在外围。但四野高地上的庶民们却如鸟瞰一般,看得分外清楚。铁甲骑士之内,七百名精选的行刑手红布包头,手执厚背宽刃短刀,整肃排列。法场中央一个临时堆砌的高台上,坐着威严冷峻的卫鞅。景监车英肃然站立在长案两侧。长案前两排黑衣官吏,则是从各郡县远道赶来的郡守县令。高台下密密麻麻排列的一千余人,则是秦国所有的村正和族长。所有人都沉默着,偌大的法场只能听见风吹幡旗的啪啪响声。

    郿县令赵亢匆匆走到高台前低声禀报:“左庶长,人犯亲属要来活祭。”

    卫鞅:“命令人犯亲属远离法场,不许搅扰滋事,否则以扰刑问罪。”

    赵亢又匆匆走到法场外宣示左庶长命令。法场外的罪犯亲属们第一次露出了惊恐的神色,垂头瘫在草地上无声的哭泣着。历来法场刑杀,都不禁止亲友活祭,如何这秦国新左庶长连这点儿仁义之心都没有未免太得无情其余看热闹的万千庶民也都一片寂静,全然没有以往看法场杀人时的纷纷议论。人们在如此巨大的刑场面前,第一次感到了国家法令的威严,感到了这个白衣左庶长的强硬与无情,竟全然不是人们原先议论想象的那么软弱,竟敢摆这么大的法场忠厚的农夫们想起了三月大集上的徙木立信,不禁相顾点头,低声叹息,“咳,也是自作孽,不可活。”

    太阳升起三杆时,景监高声下令:“将人犯押进法场”

    车英一摆手中令旗,两千骑士让出一个门户,一队长矛步卒分两列夹持着将长长的人犯队伍押进法场。人犯们穿着红褐色的粗布衣裤,粗大的麻绳拴着他们的手脚,每百人一串,缓缓蠕动着走向法场中央。四野高地上的民众鸦雀无声,他们第一次看见如此成群结队的“赭衣”,第一次看见战场方阵一般的红巾短刀行刑手,每个人的心都不禁簌簌颤抖起来。赭衣囚犯们再也没有了狂妄浮躁,个个垂头丧气面色煞白。最头前的是孟西白三族的族长和二十六个村正,以及戎狄移民的族长们村正们。他们都是六十岁上下的老人,一片须发灰白的头颅在阳光下瑟瑟抖动。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曾经在战场厮杀过,为秦国流过血拼过命。直到昨天,他们还对晚年的生命充满了希望,相信栎阳会有神奇的赦免,相信秦国绝不会对孟西白这样的老秦人和穆公时期的戎狄老移民大开杀戒,不相信一个魏国的中庶子能在秦国颠倒乾坤。

    此刻,当他们从一片死一样沉寂的人山人海中穿过,走进杀气弥漫的法场,他们才第一次感到了这种叫做“法”的东西的威严,感到了个人生命在权力法令面前的渺小。当他们走到濒临河水的草滩上,面前展现出一片密密麻麻的木桩,每个木桩上都写着一个名字,名字上赫然打着一个鲜红的大勾时,他们油然生出了深深的恐惧,双腿发软的瘫在草地上。在战场上的刀光剑影中,他们每时每刻都有可能血溅五步,变成一具尸体,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感到畏惧,没有一个人想到退缩。照民谚说,人活五十,不算夭寿。而今六十岁已过,死有何惧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能克服这种恐惧,能自己站起来。

    两个兵卒将为首的孟氏族长孟天仪,夹持起来靠在木桩上时,老族长似乎终于明白过来,白法苍苍的头颅靠在木桩上呼呼喘息。突然,他挺身站起,嘶声大喊,“秦人莫忘,私斗罪死耻辱公战流血不朽”喊罢纵身跃起,将咽喉对准木桩的尖头猛然跃起斜扑只听“噗”的一声,尖利的木桩刺进咽喉,一股鲜血喷涌飞溅孟孟天仪的尸体便挺挺的挂在了木桩上。

    刹那之间,孟西白三族的人犯一片大嚎,挺身而起,嘶声齐吼:“私斗耻辱,公战不朽”纷纷跃起,自撞木桩尖头而死。

    喊声在河谷回荡,四野山头的民众被这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刑场悔悟深深震撼,竟然冲动的跟着喊起来:“私斗耻辱公战不朽”喊声中夹杂着一片哭声,那是圈外人犯亲属们的祭奠。

    变起仓促,景监大是愣怔。卫鞅点头道:“临刑悔悟,许族人祭奠,回村安葬。”

    景监顿时清醒,高声宣示了卫鞅的命令。围观民众哗的闪开了一条夹道,孟西白三族剩余的女人和少年冲进法场,大哭着向高台跪倒,三叩谢恩。

    卫鞅冷冷道:“人犯临刑悔悟,教民公战,略有寸功。祭奠安葬,乃法令规定,卫鞅有何恩可谢今后不得将法令之明,归于个人之功,否则以妄言处罪。”

    法场的万千民众官吏尽皆愕然。不接受称颂谢恩,还真是大大的稀奇事情。此人是薄情寡义还是执法如山竟是谁也不敢议论。

    “开始。”卫鞅低声吩咐。

    景监命令:“人犯就桩,验明正身”

    车英在人犯入场时已经下到法场指挥,一阵忙碌,驰马前来高声报道:“禀报左庶长,七百名人犯全部验明正身,无一错漏”

    卫鞅点头,景监宣布:“鸣鼓行刑”

    车英令旗挥动,鼓声大作,再举令旗,“行刑手就位”

    七百名红巾行刑手整齐分列,踏着赳赳大步,分别走到各个木桩前站定。

    “举刀”

    “唰”的一声,七百把短刀一齐举起,阳光下闪出一片雪亮的光芒。

    “一,二。三,斩”

    七百把厚背大刀划出一片闪亮的弧线,光芒四射,鲜血飞溅,七百颗人头在同一瞬间滚落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四野高地上的人山人海几乎同时轻轻的“啊”了一声,就象在梦魇中惊恐的挣扎。蓝幽幽的天空下,鲜红的血流汩汩的进入了渭水,宽阔的河面漂起了一层金红的泡沫,随着波浪滔滔东去。炎炎烈日下,血腥味儿迅速弥漫,人们恶心呕吐,四散逃开。

    一只黑色的鸽子冲上天空,带着隐隐哨音,向东南方向的崇山峻岭飞去了。,,;手机阅读,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