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秦帝国 > 第十二章 士相峥嵘 第二节 完璧归赵 布衣特使初现锋芒
    最新网址:www.irrxs.com

    正午时分大臣们散去,惠文王正要出殿,一直守侯在王座旁的宦者令缪贤却走过来一躬:“敢问我王,老臣有一人才,不知可否举荐”惠文王不禁笑道:“非常之时,不拘常例,你便说了。”原来,这宦者令总管王宫事务并兼领所有内侍侍女,虽在大臣之列,本人也并非被阉割的内侍,但却因是侍奉国君之近臣,各国便有不许宦者令与闻政事的法度。每逢殿议,宦者令是唯一不设座案而只能遥遥站在国君侧后以备不时之需的大臣。因了如此,缪贤自然也只能事后说话,且须经国君特许。

    “老臣府中舍人蔺相如,堪做特使。”缪贤拘谨寡言,一句话便完了。

    “总得说说,此人何以堪当大任了”惠文王笑了,“来,入座说话。”

    “谨遵王命。”缪贤小心翼翼地跪坐案前,“当初,老臣依附公子成获罪,想逃亡燕国。舍人蔺相如坚执劝阻,问臣何以相信燕王臣答,当年曾随主父与燕王会盟,燕王私下曾拉着老臣之手说,愿与老臣结交,故此欲投奔燕国。蔺相如却说,赵强而燕弱,足下乃赵王信臣,故此燕王方有结交之意,如何能做真诚结交论之今日足下做逃亡之人,失势失国,燕王畏惧赵国强兵,非但不会容留,且必然绑缚足下送回以示好赵国,足下何能自投罗网也老臣请为一谋,蔺相如说,赵王宽厚,足下亦非元凶,但肉袒伏斧请罪,赵王必能开赦也。老臣听从,果然我王便赦了老臣,还官复原职。”

    “噢”惠文王恍然大悟,“老令卿当年请罪得脱,便是此人谋划了”

    “正是。”

    惠文王轻叩书案,“这个蔺相如何方人氏因何做了你的舍人”

    “启禀我王:蔺相如本代郡安阳县令蔺胡之子,曾在齐国稷下学宫修业六年,方回赵国,其父却卷入赵章之乱而获罪。蔺相如奔走邯郸谋求出路,经门客举荐而入老臣门下,老臣便命他做了门客舍人,总管府务。”缪贤素知用人奥秘,将关节处说得很是确切。

    “卿以为此人堪用”

    “老臣以为:蔺相如乃胆识勇士,更有智谋,可做特使。”缪贤没有丝毫犹疑。

    “好”惠文王拍案,“下诏蔺相如,午后在西偏殿晋见。”

    “老臣遵命”缪贤兴冲冲去了。

    午后斜阳,西晒的偏殿一片明亮日光,惠文王从大木屏的望孔一瞄,便见一个红衣束发者在殿中悠然走动,身材劲健笔挺,白皙的脸膛高鼻深目棱角分明,三绺短须竟是有些发黄,显见便是有胡人血统。惠文王快步走了出来,阶下可是蔺相如乎代郡布衣蔺相如参见赵王。由于舍人只是家臣,没有官身,蔺相如便以士礼晋见了。

    “蔺相如,秦王以十五城交换我和氏璧,可以做么”惠文王直截了当便入了话题。

    “秦强赵弱,不可不许。”蔺相如简洁一句,竟无片言剖析。

    “若秦国得璧之后不割城池,我却奈何”

    “财宝互换,天下公理也。秦以城求璧,原是大道,赵若不许,理曲在赵。赵若交璧而秦不予赵城,理曲在秦。权衡两策,宁可选择交付玉璧而让秦国理曲。”

    “然则,这个特使却是难也。”惠文王长叹一声。

    蔺相如慨然拱手:“目下我王必是无人,蔺相如愿奉璧出使。秦若割城,则璧留秦国。秦不割城,臣保完璧归赵。”

    “好”惠文王拍案站起,“若得如此,则无论换与不换,赵国都有立于不败之地也。”转身便是高声吩咐,“御书颁诏:蔺相如职任特使,奉璧入秦。”

    蔺相如慨然应命,便随着御书在王宫办理了一应仪仗国书印信,五日后入宫迎出和氏璧,便带着三百铁骑护卫辚辚西去了。赵王诏书没有封蔺相如任何官爵,而只是任为特使。特使不是官爵,而只是一事一办的国君使者,大臣可做特使,布衣之士亦可做特使。此时身为特使的蔺相如,实际身份还是门客舍人,而门客历来是家主之私臣,不是国家官员,说到底,便依然还是布衣之士。蔺相如很清楚,赵王其所以如此下诏,一则是法度有定:无功不得受禄;二则便是他的才具究竟是否堪当大任,还有待证实,骤然因事加爵,反倒会引起朝野非议。但无论如何,蔺相如只抱定一点:名士但为国使,便当不辱使命。

    旬日之间,蔺相如抵达咸阳,便将三百马队驻扎城外渭水之南,只带十名赵王特派护璧的黑衣武士入城。先在驿馆驻定,蔺相如便派副使奉赵王国书进入丞相府行人署磋商一应出使事宜。次日清晨,行人署便传来秦王诏令:着赵国特使奉和氏璧即刻前往章台晋见。蔺相如接诏,一行车马便在秦国行人陪同下出得咸阳过得沣水奔章台而来。

    进得章台,沿途便见警戒森严,蔺相如便知必是秦国君臣在此会议。到得章台宫正殿外,秦国行人便先行进殿禀报,片刻之后出来高宣:“护卫随从殿外等候,特使副使奉璧上殿”蔺相如略一思忖,便示意护璧武士与几名吏员在殿外等候,亲自捧起那方硕大的铜匣便昂昂进殿了。进得殿中一瞄,蔺相如便觉蹊跷,殿中虽多有人在,却尽是护卫内侍与侍女,没有一个两厢列座的大臣,便知秦王并非在这里朝会,也并非郑重其事地对待这场换宝邦交。虽则如此思谋,蔺相如还是依照邦交大礼参见了秦昭王,双手捧上了赵王国书。

    “好赵王献璧,便是秦赵亲善也。”秦昭王哈哈大笑着,将国书随意地往旁边一撂,“来本王先看看这名动天下的和氏璧了。”

    见秦王如此轻慢,蔺相如心中便是一沉,但还是镇静自若地捧着铜匣走上了王阶,在王案上打开了铜匣,捧出沉甸甸的玉璧亲手交给了秦王。秦昭王捧着玉璧,但觉眼前白绿相间光彩晶莹,手中却是温润可人,当真一方举世无匹的宝玉,便是哈哈大笑:“赵国献得此宝,果然是天下无双也来,你等都开开眼界了”便递给身边内侍总管交卫士侍女们传看,浑没将这件举世重宝当做郑重大事。内侍侍女们惊讶传看熙熙攘攘,便是一片声高呼:“我王得宝国之祥瑞万岁”秦昭王也高兴得站起来与几个老内侍指点品评,只是津津乐道地议论此宝能派何用场

    蔺相如便是长长一躬:“秦王但知此宝之贵,却不知此宝之瑕疵了。”

    “如此玉璧,竟有瑕疵”秦昭王不禁惊讶,“来你说说看,瑕疵何在”

    蔺相如接过玉璧道:“此玉之瑕,当照以青铜之光方可见得。”便抱着玉璧从容走到殿中铜柱旁,转身看着秦昭王倏忽正色道:“秦王可知,此宝何以名为和氏璧也”秦昭王笑道:“无非和氏雕琢,岂有他哉”蔺相如肃然道:“此宝现世,却有一个血泪故事。秦王可曾闻之”秦昭王摇摇头笑了:“血泪故事未尝闻也,你但说来了。”蔺相如便道:“五百年前,楚国玉工卞和,于荆山觅得一方合抱大石。此石生于嶙峋山腰,石下却浸出淙淙泉水。卞和天赋慧眼,识得此方大石中藏有不世至宝,便将此宝进献楚厉王,说此中宝玉但做王印之材,便可国运绵长。楚厉王当即传来王室尚坊之三名玉工师评判,三玉师皆说此石粗朴无形,安得有宝,分明是此人欺世盗名。楚王大怒,立即砍掉卞和双脚,赶出宫外。卞和出宫,便抱着大石在荆山下风餐露宿日夜哭泣,三年间便是发如霜雪形同枯蒿,举国视为怪异不祥。后来楚文王即位,便派使者到荆山下询问。卞和哭道,吾之悲哀不在失足,而在举世重宝玉隐没顽石之间也世无慧眼,宝玉做石。分明忠贞,却认罪人。泱泱楚国,不亦悲乎楚文王得报,立即带玉工前赴荆山,剖开顽石,果见光华宝玉。楚文王便下诏封卞和为陵阳侯,领地六十里。卞和却只是长身一躬,国宝现世,和当去也。便合身滚下山崖死在了荆山南麓。楚文王心感卞和坚贞守宝,因命此宝为和氏璧。秦王以为,这不是血泪故事么”

    “卞和蠢工也”秦昭王竟是被这个故事吸引了,皱着眉头便道,“何不自己剖开大石,取出玉石献国,岂非省了断足大灾”

    “秦王原是不知做工之难也”蔺相如一声叹息,“剖藏玉之石,须得特铸镔铁刀具与北海细沙,此两物非楚国所产,郢都尚坊尚须从他国买得,一个玉工却如何剖石切玉也”

    “原来如此,特使却是博闻了。”秦昭王笑道,“说说,和氏璧瑕疵何在”

    “此璧之瑕疵,即此璧之神异也。”蔺相如将和氏璧托起对着阳光,便见一缕红光骤然一闪,“秦王须知,当初卞和一缕鲜血溅入玉身,便使此璧于白绿亮色之中有了一缕炎炎红光。楚人说,此为血光,亦是卞和灵魂归附之所也”

    “血光何算瑕疵有此血光,正合战国大争之道,真我大秦国宝也”秦昭王一伸手,“来,本王再看看了。”

    蔺相如猛然靠近铜柱,将玉璧高高举起,怒火上冲道:“秦王若再近前一步,蔺相如便与玉璧一起毁于铜柱之下”

    “好个蔺相如,突兀变脸,却是为何”秦昭王大为惊讶。

    “秦王何明知故问也”蔺相如怒发冲冠愤然高声,“和氏璧天下重宝,赵王奉若神器,斋戒五日,方才郑重送来咸阳。秦王得宝,却传之内侍侍女,轻慢辱弄天下名器,却只字不提割城交换之事,分明便是蔑视赵国身为特使,蔺相如何能忍之”

    秦昭王愣怔片刻,便是一阵哈哈大笑:“好好好,来人,拿兆域图来。”便有书吏匆匆拿来一卷羊皮大图展开,秦昭王便指点着地图,“特使看好了,这河内十五城与赵国接壤,便割给赵国如何”蔺相如冷笑道:“和氏璧价值连城,岂可一语了事秦王当仿效赵王斋戒五日,举行隆重朝会,交换割城国书,蔺相如自当奉上和氏璧。”秦昭王思忖片刻笑道:“好,便依你了,本王斋戒五日,你再献宝。来人,将赵国特使安置广成传舍住下,五日后朝会。”说罢便拂袖去了。

    传舍,便是客栈了。广成传舍,却是章台外一座最有名的客栈兼酒肆,宽敞整洁,偶尔也兼做国府驿馆,外国使节但在章台晋见秦王,便往往住在这广成传舍。因了这个原由,职掌邦交的行人署便在这广成传舍住了一名吏员,称为传舍吏,专司接待照应外邦使节。蔺相如一行住定,已经是日暮时分,用过晚餐,蔺相如便叫过两名黑衣武士商议一番,黑衣便先行扮做商旅出了传舍。片刻之后,蔺相如便带着两名护卫乘坐轺车公然出行,对传舍吏只说是要到赵国特使营安置事务,便辚辚去了。到得沣水南岸,正遇两名黑衣商旅等候,蔺相如便将和氏璧交两人收好,即刻飞骑北上。蔺相如选定的路径是,从咸阳北阪直上河西上郡,再西出离石要塞直入赵国。这条路比东出函谷关的大道要近得大半,两名武士不出三五日便回到了邯郸。

    送回和氏璧,蔺相如便在广成传舍泰然住了下来。

    到得第六日清晨,便闻传舍外车马仪仗大有声势,却是行人奉王命前来迎接特使献宝。蔺相如也不说话,只从容登车便进了章台宫。这次章台宫正殿却当真是盛大朝会威仪赫赫,宣呼之声随着蔺相如脚步竟从宫门外迭次上传,直达正殿。依照礼仪参见完毕,便听王座上秦昭王威严矜持地开口了:“赵使蔺相如,本王已经如约斋戒五日,今日当献和氏璧了。”蔺相如正色道:“秦王明察,不是赵国献璧,而是秦国以城易璧。”秦昭王道:“便是以城易璧,本王也已对你指看了河内十五城,还有何说了”蔺相如悠然一笑:“和氏璧已经安然归赵,外臣请说其中缘故。”秦昭王骤然大怒拍案:“大胆蔺相如竟敢戏弄大秦么”蔺相如长身一躬道:“秦王明察:秦自穆公以来二十余代国君,与山东诸侯从未有过坚明约束,口头允诺立成泡影者多矣蔺相如诚恐见欺于秦王而有辱使命,故此完璧归赵。秦王若果真以十五座城池交换,便请立即派出交割特使,随臣前往河内,一俟赵国接防十五城,蔺相如当即奉上和氏璧。赵国虽强,终比秦国实力有差,赵国无意开罪秦国,更不欲以一方玉璧欺骗秦国而贻笑天下也。秦王若罪我,蔺相如愿就汤镬之刑,甘受烹杀而无怨也”

    大殿中一片沉寂,秦国君臣都被这个从容应对自请烹杀的赵国使臣震撼了,准确地说,该当还有几分敬佩。虽则如此,毕竟是邦交难堪,大臣们便纷纷怒声指斥赵国无信,亵渎秦王,该杀蔺相如当下油镬烹杀

    突然,秦昭王却是哈哈大笑一阵:“蔺相如,算得一个人物也。本王纵然杀你,终是不能得璧,何苦来哉璧城交换,原是买卖一桩,愿做则做,不做也罢。谅赵王不致以一玉璧欺我大秦也。蔺相如,本王放你回赵,此事日后再说了。”说罢便径自拂袖去了。

    蔺相如回到邯郸,在赵国朝野声名鹊起。惠文王更是感喟不已,立即下诏拜蔺相如为上大夫执掌邦交。一场由秦国发动的邦交邦交危机就此不了了之,秦国从此不再提起交换和氏璧,赵国也不再提起割让城池,两大强国在这场邦交战中竟是打了个平手。,,;手机阅读,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