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秦帝国 > 第十四章 对峙上党 第四节 长平布防 廉颇赵括大起争端
    最新网址:www.irrxs.com

    如此战法果然大见成效。半夜激战,西段轵关陉与中段太行陉终被攻克,赵军四千人全部战死,还斩首了四名都尉这便是“二鄣四尉”之首战。东段白陉虽未攻克,却也杀敌一千,并斩首赵军裨将弧茄。原来在突袭猛攻白陉刚开始半个时辰,突有一支数百人骑兵从北向南进入陉道。领军大将立即下令一部骑兵弃马步战杀上山腰。赵军骑兵个个精于骑射,未及接战便是长弓夜射,竟是箭箭皆中火把下的黑甲秦军。便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秦军斥候铁骑突然杀到,一面与谷中赵军骑兵猛烈搏杀,一面分兵杀上山腰增援。看看杀到天色已亮,关隘犹是难下,秦军步卒余部便突围杀出了战场。

    此战秦军战死三千,其中东路战死一千六百,其余六千人个个带伤,可谓惨胜。

    王龁大怒,顿时将白起叮嘱抛在了九霄云外,休战三日,立即发兵八万猛攻赵军西部老马岭防线王龁其所以将大举猛攻之地选在老马岭,一则因上党西部在太行山屏障之外,攻陷老马岭防线便直接进入了上党腹地;二则因沁水河谷已经先有桓龁的三万步军隐秘埋伏,可攻赵军出其不意。王龁是秦军著名的猛将,每战必冲锋陷阵而后快,这次便亲自率领五万步骑同时猛攻老马岭南段。

    老马岭是一道南北走向的石山,岭高陡绝,跋涉唯艰,百姓也叫做乏马岭。这道山岭从北向南逶迤八十余里,中段有一道横贯东西的峡谷陉口,便是上党西部险关高平关。这高平关险峻异常,南峭壁,北陡涧,唯中间峡谷通得东西;这道峡谷东西长约一里,南北宽约两里,是河东进出上党的咽喉要道,也是整个老马岭防线的要害枢纽。赵军驻守老马岭一线,除了无法攀缘陡峭高山,凡可进兵的山坡地段都挖掘壕沟,储备磙木擂石以防守;五万守军分做前后呼应:山腰垒壁由三万守军,高平关背后东的河谷地带则驻扎两万守军,以策应各方险情。如此部署,可见廉颇之苦心谋划。

    大雾弥漫的清晨,秦军突然发起了猛攻。北段桓龁的三万步军早已经分散成二十个千人队,潜入赵军垒壁附近一切可以藏身的山腰树林沟坎埋伏;桓龁则亲率一万步军锐士,蛰伏山下做后援攻击。号角一起,立即漫山遍野向山塄垒壁扑来赵军根本没有料到秦军会在此时开战,士兵们都窝在垒壁中鼾声连天,陡闻杀声大起,惊慌失措跳起应战,已经是一片乱象了。秦军有备而来,铁甲锐士在强弩箭雨掩护下借着山石塄坎纵窜跳跃,纷纷扑入垒壁与赵军做缠做一团搏杀。赵军防守优势的要害原在于居高临下之时的磙木擂石强弓硬弩,如今被秦军突袭直接进入垒壁搏杀,最大优势顿时丧失,便成了赤裸裸比拼战力。赵军步兵原比秦军步兵稍逊一筹,此刻近战,面对山坡的防守便全部丧失借着垒壁纠缠的大好时机,蛰伏山下的桓龁一万锐士大起冲杀,片刻间便冲上垒壁加入了搏杀战团。如此不到一个时辰,老马岭北段沟垒防线便全部被秦军攻陷

    与此同时,王龁也在中段发动了猛攻。王龁将五万军马分做两部:攻高平两万,另三万堵在高平以北山林埋伏。南北两边战端一起,高平关后的两万赵军便立即分兵两路策应。北上增援老马岭的一万赵军,堪堪进入山道便被秦军伏兵猛烈突袭,死伤大半后匆忙回兵。高平关攻防却是异常惨烈,直到正午尚不见分晓。王龁原已派出两千山民子弟组成的奇兵,攀缘跋涉秘密潜入高平关南北两山,对高平关做居高临下之猛攻。然则赵军在两里宽的山谷底仍然驻扎了一军,南北山腰的关城守军虽被山顶秦军的箭雨巨石压得无法攻出,谷底赵军却是岿然不动。便在此时,高平关后的一万赵军也从谷底陉道杀入,两军合一,与秦军竟是僵持住了。

    西谷口王龁大急,陡然心中一亮,便以旗号遥遥下令南北两山顶秦军重新猛攻山腰关城,自己亲自率领一万铁骑飓风般冲进谷底陉道。谷底赵军受山顶秦军牵制,得不断躲闪凌空砸下的山石箭雨,面对西面谷口修筑的壁垒便有所疏忽。山地大战极少出现骑兵,王龁铁骑突击大出赵军意料,冒着不甚密集的箭雨,一个冲锋便杀入了赵军壁垒。步卒抗骑兵,不借壁垒结阵便大见劣势。壁垒一破,赵军步卒大乱,几个回环冲杀,残余赵军便逃进了两边山林。王龁立即下令骑士下马步战,分两路从山道攻关,上下夹击搏杀一个时辰,高平关终于陷落

    待廉颇亲率三万铁骑从长平西来驰援时,已经是暮色苍茫了。看着高平关两面山岭火把连绵黑色旌旗猎猎飞舞秦军漫山呐喊鼓噪,老廉颇面如寒霜,令旗一劈便掉转马头去了。

    回到长平大营,廉颇连夜上书赵孝成王,同时飞报平原君详细战况,请求立即增兵十万。孝成王原本对赵括的正面大攻说心下尚是认可,接到廉颇紧急上书便不由自主地心跳了,与平原君、蔺相如等一班重臣彻夜密商,立即向上党增兵十万,同时下令廉颇:务必坚守丹水与石长城两道壁垒,与秦军做长期对抗,不求速胜,唯求上党不失

    旬日之间,十万赵军抵达上党。经此一役,廉颇非但丝毫未见慌乱,反倒是更见笃定了。虽然丢失了西线壁垒与高平要塞,然则却也大大平息了赵括在赵军将士中蔓延开来的狂躁轻战心绪。西线之败,与其说败在战力,毋宁说败在轻率求战的轻敌之心。赵军数十年纵横天下无败绩,便是对秦军,也有过阏与之战的煌煌胜功。此次与秦军第一次做大军抗衡,无论老廉颇如何反复申明秦军优势而主张坚守待机,事实上都没有消除赵军将士的轻攻轻敌心绪。如今猛遭一败,赵军将士竟是悚然警觉,顿时对上将军当初的部署苦心有了痛切体味。正因为如此,老廉颇才更是笃定了有铁心坚守的赵国猛士三十万在手,秦军锐士纵是虎狼之师,也休想再占赵军便宜

    长平升帐,廉颇重新布防:丹水防线向西前出二十里,以六万大军构筑坚实壁垒防守,封堵秦军从高平东攻之路,同时与丹水壁垒互为犄角策应,两线共十三万精兵,决意不使秦军东进一步。与此同时,石长城防线增兵两万,有十万大军做百里防卫。长平大营驻扎三万铁骑,由廉颇亲自统率策应各路。一切部署完毕,老廉颇面色肃杀,第一次发出了上将军生杀令:除非秦军突袭猛攻,不奉号令出战者,立杀无赦

    便在赵军重新布防之时,武安君白起也从安邑的秘密行辕赶到了上党的秦军大营。

    王龁夺取西线壁垒的捷报,在秦国朝野引起了一片欢呼。秦昭王大为振奋,立即飞书白起:“原对赵军战力似有高估,武安君可酌情决战,早平上党。”白起接近上党,战况自然是一清二楚,便连夜飞骑进入上党。王龁一见便兴冲冲问了一句:“夺得西垒,武安君以为如何”白起却是不置可否,只教王龁细报伤亡数目。王龁禀报完毕,白起依然是不置可否,一句话不说便带着两个司马到军营去了。王龁是白起老部属,深知白起虽则寡言,对战事却从来不含糊其辞,今日不说话,分明便是这西垒之战有错失处。可错在哪里时机不对伤亡过大王龁一时竟是揣摩不透,心下便大是不安。武安君军令原是明白无误:除了夺取太行山南三陉,其余关隘即或赵军设防疏忽,也不能擅自攻占。自己强攻西垒,分明便是违背军令了。然则武安君非但没有处罚,连公然申斥都没有,又分明是强攻没有全错了。对,错就错在违背军令以武安君之威严,从来都是令行禁止,你违背军令,便是胜了又能如何王龁思忖一番,便决意上书秦王并向武安君请求:此战不记功,以补违背军令之过。

    谁知一连三日,白起都让王龁跟着他翻山越岭地查勘赵军阵势,及至三日后回到行辕,王龁却是不说话了。击鼓聚将之后,白起对大将们肃然道:“西垒之战,诚然激励士气,然则在我大军未聚之前,却是打草惊蛇,使赵军增兵坚壁上党本是易守难攻之险地,三十万雄师坚壁据守,更有老廉颇稳健统兵,秦军纵是同等三十万也无法攻克诸位须知:秦赵大决,不在小战之胜负,而在大战之胜负;要得大战而胜,便得聚集大军,寻求最佳战机;若无最佳战机,宁可对峙抗衡而不轻易出战你等但看如今赵军壁垒之森严,便知廉颇已经窥透上党对峙之精要”

    “王龁轻战,请武安君处罚”王龁摘下头顶铜盔,心悦诚服地低头一个长躬。

    白起却是一摆手道:“王龁有轻战之过,亦有醒我将士之功,功过相抵,仍领原职率军对峙。”

    “武安君明察万岁”帐中大将异口同声地欢呼了一声。

    白起脸上罕见地掠过了一丝笑容,突然高声问:“谁读过吴子”见众将纷纷摇头,白起肃然背诵道,“吴子论将云:凡人论将,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耳。夫勇者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未可也。故将者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备,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约”大帐一片静谧,王龁与将军们的额头竟都渗出了涔涔汗珠。

    当夜,白起立即上书秦昭王,大要禀报了赵军态势变化,请求增兵二十万与赵国对峙。此时秦昭王已经得到了郑安平从邯郸发回的飞骑密报,醒悟到大势并非自己所想,立即回书:“举国兵符在君,兵马调遣唯君以情势定之,无须请命耽延也”白起接书,当即发出兵符军令到蓝田大营。一月之后,大将蒙骜率二十万大军陆续开出函谷关抵达上党。至此,秦国蓝田大营驻军已经全部开到了战场,秦国在上党总兵力一举达到了三十八万。也就是说,若得再行增兵,便得从各个边地关隘抽调城防守军了。大军云集,针对赵军已经成型的布防与秦军所占地形,白起立即重新部署了上党对峙的壁垒防线:

    西部沁水壁垒。沁水中游河谷是秦军在上党西边沿的屯兵要地,也是进军上党的西部根基防线。这段沁水河谷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八十余里,河谷宽阔,水源充足,堪称天然屯兵之所。河谷中段一片突兀的高地上有一座石砌城堡,叫做端氏城,为春秋时期晋国端氏部族之封邑。这座石头城便是沁水秦军的防守枢纽。白起命左庶长王龁率十万大军驻守这道沁水防线,实际上便是将这里看做西部大本营。

    中部老马岭壁垒。这老马岭便是秦军新近夺取赵军的西壁垒,西边背后二十里便是沁水秦军防线,东边便与赵军的丹水防线隔水遥遥相望,实际便是秦军最前部阵地。因其居于咽喉冲要,白起派了勇猛刁钻的大将桓龁率领八万精锐步军驻防,大本营便设在险峻的高平关。

    南三陉壁垒。便是以河内山塬为依托的太行山南部三陉口的防线。这道大阵西起轵关陉,东至白陉,东西二百余里,正对北面赵军的丹水防线,既是秦军的南部大本营,也是全部秦军的总根基所在。三陉口则分做三道防守线:进入陉口十余里的太行山北麓,每陉口修筑一道东西横宽二十里的山石壁垒,作为陉口北端的第一道防守;三陉口关隘加固壁垒,做第二道防守;陉口南出太行山十里,则筑起一条东西横宽二百里的最后防线,依据地形,石山则筑壁垒,土塬则掘壕沟。太行山北麓防线每段一万步军,共三万精兵防守;陉口关隘每陉五千步军,其中三千人为弓弩手,共一万五千人;太行山南麓防线则是六万步军严密布防,大部重型防守器械都设置在这里。南三陉三道壁垒的十万余大军,白起派了最为稳健缜密的蒙骜统领。

    三大壁垒之外,白起还部署了两支策应大军:

    第一支,由骑兵主将王陵率领的五万铁骑,专一策应各方险情。由于陉口之外便是河内丘陵平川,南边更有粮草基地野王与大河舟船水道,一则需要重兵防守,二则有利于骑兵展开,白起便将骑兵主力驻扎在野王以北的开阔地带,确保随时驰援各方。

    第二支,驻扎沁水下游河谷的五万步骑混编的精锐大军,由白起亲自统率,做全军总策应。这五万大军的领军主将是王族猛士嬴豹。这嬴豹便是当年公子虔的孙子,勇猛暴烈大有乃祖之风,在秦军中除了白起却是谁也不服。嬴豹熟知白起最险难关口定然要亲自冲锋陷阵的战场秉性,便将军中二百名铁鹰剑士专门编成了一个铁鹰死士队,专司执掌护卫统帅大旗,形影不离地跟定白起。

    及至秦赵两军的第二次部署全部完成,已经是严寒的冬天了。进入腊月,中原久旱之后终于有了第一场大雪。呼啸的山风搅着漫天雪花扑进了军营,扑进了壕沟壁垒,扑进了关隘要塞。山峦连绵起伏的上党变成白茫茫一片混沌,雄伟的太行山宛如银色巨龙耸立在天地之间,倾听着苍莽山塬中的萧萧马鸣,倾听着无边无际的隐隐人声。

    便是这茫茫飞雪,便是这严冬苦寒,也没有冰封这广阔战场在天下激起的巨大涟漪。往昔雪冬,山东道上便是商旅鸟兽皆绝迹,如今却是车马如梭行人匆匆。特使的车骑,斥候的快马,满载粮草的牛车,牟取军利的商贾,逃离战火的难民,各色人等今年冬日竟都神奇地复活了,不窝冬了。一场旷古大战便在眼前,多少邦国的兴亡,多少生民的命运,都将为这场大战的结局所左右,纵是严冬飞雪,天下又如何能得安宁

    秦国大军一进上党,赵国君臣便大为不安。眼见铺排越来越大,分明便是国运大决了,孝成王竟第一次有了一种不可言说地恐惧,夜来卧榻,莫名其妙地便是一阵心惊肉跳。枕不安席,索性便召来一班重臣连夜商议。一见大臣们忧心忡忡踌躇不言,柱国将军赵括顿时慷慨激昂道:“决国如同决战,狭路相逢勇者胜战场已经摆开,大军已经对峙,可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当此之际,阵脚松动者必是大溃诸位身为邦国栋梁,却是疑惧不定,当真令人汗颜也”一番话掷地有声,一班大臣顿时面红过耳。孝成王心头一跳便笑道:“诸位大臣思忖谋划,也未必便是疑惧,马服子未免过甚。诸位但说,如何与秦国周旋了”平原君立即接道:“大军成势,马服子所言大是在理,此时稍有退缩便是崩溃无疑。老臣之见,秦国兵力已经超过我军八万,我当立即调边军十万南下,一则对等抗衡,二则昭示天下赵国决意抗击秦国虎狼”“大是”虞卿重重拍案,“惟有兵力均势,六国合纵方可有成”蔺相如点头道:“山东畏秦,日久成习,我若无大勇之举,也实在难以合纵也。”楼昌叹息一声道:“我接赵商义报:魏国又夺了信陵君相权,韩国也将冯亭任了闲职。此中之要,便是两国对我军能否胜秦心存疑虑了。”这楼昌原是赵国名臣楼缓之子,楼缓年迈,子袭父爵,上党对峙开始后邦交频繁,便被孝成王任为上大夫之职辅助邦交。

    “岂有此理”孝成王显然生气了,“韩魏反复无常,当真可恶也”

    “赵王息怒。”蔺相如很是冷静,“秦国近四十万大军压在河内,对魏韩犹如泰山压顶,犹疑观望原是常情。赵军十万南下但能成行,臣等三人便立即分头出使。非但韩魏,便是齐楚燕三国,也可稳定。”

    “好”孝成王断然拍案,却又突然犹豫,“边军南下,胡人匈奴卷土重来”

    “我王毋忧。”赵括笑了,“臣举一年青将军,但有两三万之众,足以镇守北地”

    平原君先惊讶了:“噢却是何人”

    “李牧”

    “李牧”平原君目询,几位大臣都摇了摇头。

    赵括笑道:“三年前,臣曾北上为邯郸守军增置战马,识得李牧。其时此人年仅十八岁,已是边军千夫长,今年已是都尉了。李牧兵户子弟,十岁入军,精通兵法韬略不在臣之下,多有疆场实战却在臣之上但有考察,我王便明。”

    孝成王点点头:“既然如此,便请王叔立即北上,若边地能妥为安置,便立即调遣十万大军南下。”平原君立即慨然领命,孝成王又道,“出使列国,诸卿何时成行要否等候大军南下之后”蔺相如道:“但有决策,何须等待明日我等便可成行”孝成王一点头,便看了看赵括道:“昨接廉颇军报:国尉许历老寒病发作,难以撑持繁重军务。本王之意,马服子谋勇兼备又正在英年,可换回老国尉坐镇邯郸防务。王叔以为如何”

    平原君思忖片刻道:“上党大军云集,粮道之任极是繁重,确需精壮之士担此重任。然则马服子气势太盛,动辄与老将军帐前争执,老臣却是忧虑。”蔺相如素来心思机敏,立即接道:“若得马服子明誓与老将军同心,诚为上佳人选”孝成王笑道:“马服子如何啊”

    换回许历,本是赵括昨日得到军前消息后进宫慷慨自请。孝成王当时虽则答应了,却并未下诏,赵括本想议事完毕后留下来再度请命,却不料孝成王这时便提出来公议,顿时便是一喜一忧。喜者,显然是赵王对他信任有加。忧者,平原君大半要阻挠。及至平原君一说出口,赵括便大感难堪西垒之失后,赵军将士已经公认赵括轻战,自己虽则不服,却也只得缄口不言,平原君如是说,便显然是不赞同他代替许历了。及至蔺相如一说赵王一问,赵括顿时感奋挺身,一拱手高声道:“但得军前效力,赵括若不与老将军同心,便死在万箭之下”一言落点,君臣们一阵惊讶,又是一阵大笑。

    平原君却是喟然一声叹息:“少将军立此血誓,夫复何言”

    次日午后,邯郸四门便是车马纷纷。平原君马队北上了,蔺相如、虞卿、楼昌的特使轺车南下了,赵括马队打着“柱国督军使”的大旗西进了。孝成王最后在西门外送走了赵括,望着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望着西部混沌难辨的白色天地,竟情不自禁地对着上天一阵喃喃祷告,愿天佑赵国,使自己成为战胜强秦的天下之王。

    当此情势,秦国朝野也是一片紧张忙碌。

    料得冬雪之季两军对峙无战,秦昭王便将白起与范雎召回了咸阳商议后续应对之策。白起对军势对峙的预料是:赵国必然继续增兵,秦国也得做好增兵筹划,以赵军战力,秦军不可能以少胜多。秦昭王思忖道:“增兵但凭武安君调遣便了。只是这新征发之兵,战力可靠么”白起道:“新征士卒,只能修筑壁垒壕沟做辅助战力。只要六国不成合纵,各边地关隘尚可聚集二十余万大军。”范雎笑道:“伐交得当,他如何便能合纵我意:先与楚国结盟,南郡兵力便可立即北上。”秦昭王眼睛便是一亮:“应侯有成算”范雎点头道:“王稽已在楚国,春来便有好消息了。”

    君臣正在议论,忽有郑安平密报到达,说赵国平原君已经北上调兵,三路特使也一齐南下了。秦昭王脸色顿时阴沉。范雎悠然笑道:“赵国君臣原以为只要与我大军对峙,合纵便是水到渠成,此时觉察情势有异方才大急,却是迟了也。”白起困惑道:“如何便迟了”范雎道:“尚未及向武安君通报,魏国信陵君相权已免,韩国冯亭亦形同赋闲,此二人一去,三晋盟约便没有根基了。”白起不禁大是惊讶:“此两人尽皆栋梁,如何说去便去了”范雎哈哈大笑:“不罢栋梁,大秦府库的金钱岂非白白扔了”白起叹息一声:“匪夷所思也如此山东”秦昭王笑道:“原是武安君不在意此等事,栋梁不栋梁,本在君王之断,岂有他哉”白起目光一闪,却终是没有说话。范雎一转话题道:“目下急务却是粮草,关中郡县府库之粮仓,已经大半输送河内。以武安君之算,大约储得多长时日之粮草方可”白起思忖片刻,一字一顿道:“以对峙之大势,此战三年不能了结。”

    “如何如何三年”秦昭王第一次听到白起如此论断,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田单一城之兵抗燕国四十余万大军,以弱磨强也才六年。上将军当年东取河内、南下南郡,都是与敌兵力相当,却都是无过半年便雷霆万钧取胜如今我军多于赵军,如何却要这般遥遥无期”

    白起一说军事便来精神,又是不善笑谈,便一脸正色道:“君上之心,老臣倒是没有料到。田单抗燕,如何能与秦赵大决相比魏国楚国,又如何能与赵国相比赵国崛起已是三代,大军六十万与我不相上下,邦国实力也与我相差无几,名将名臣济济一堂,目下之赵王亦非平庸之辈。如此两强大决,每一步都牵动天下大局,三年有成,老臣以为便是上天佑秦了赵若如楚如魏,如此大战老臣便可三月拿下。然则这是赵国,这是赵军,统帅是老而弥辣之廉颇,若无上佳战机,老臣宁可与他对头相持,绝不轻战”

    秦昭王见白起如此认真,说得又实在无法指斥,便释然一笑道:“本王原是没有细想,三年便三年,便是再有三年,还不也得撑下去”范雎见白起嘴角一抽搐又要说话,便是恍然醒悟般笑道:“上将军方才所说之上佳战机,不知何指”白起顿时坦然,侃侃便道:“战机者,敌军异象也。就实而论,或敌方粮草不济而军兵骚动,或轻躁求战而我可伏击,或突然更换主帅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唯精心捕捉而已。”范雎目光一闪:“譬如燕国罢乐毅而任骑劫,便是田单战机了”“大是也”白起赞叹拍案,“这一战机田单等了六年。乐毅若在,岂有火牛阵大胜也”范雎若有所思,竟是良久沉默。

    “应侯想甚了”秦昭王不禁笑了。

    范雎浑然无觉,嘴唇兀自喃喃,却陡然笑道:“失态失态,容臣揣摩一番再说了。”

    倏忽便是春日,各种消息随着特使轺车随着斥候快马随着商旅义报,便在天下纵横飞舞起来。赵国十万精锐边军南下了燕国武成王拒绝赵国合纵,还图谋在赵国背后做黄雀突然啄上一口新齐王田建没有听蔺相如说辞,也没有听老苏代的“唇亡齿寒”说,硬是悄悄骑墙作壁上观韩王魏王却是忒煞出奇,只追着赵国特使虞卿死问一句:赵军如此强大,为何不打一场胜仗长长三晋志气然而,春天最惊人的消息却来自楚国的故事:老楚王芈横顷襄王死了,春申君黄歇迎接在秦国做人质的太子芈完回郢都即位,秦国先不答应,后来却又答应了,还派特使王稽护送芈完回国;芈完一即位,立即便与秦国订立了修好盟约;秦国驻守南郡的八万大军立即拔营北上了这些消息故事中还夹有一个神秘离奇的传闻:秦国特使王稽不知给楚国办了何等好事,楚王竟赏赐了他五千金还有十名吴越美女

    消息纷纭中春天竟是不知不觉地过去了,随之便是秦赵两军各自再度增兵十万。如此便是赵军五十万,秦军五十八万,上党大战场云集大军百万有余也就是说,秦赵两国各自都将全部大军压到了上党,真正成了举国大决。面对这种亘古未见的战场气势,天下三十余个大国小邦竟都一时屏住了呼吸,邦交时节没有了,口舌流播的传闻没有了,眼看两座雄伟高山便要震天撼地的碰撞,无边广袤的华夏大地却是骤然之间沉默了。

    然则,半年过去了,一年过去了,天下恐惧期待的旷古大战竟硬是没有发生。

    被震慑而蛰伏的纷纭传闻,便又如潺潺流水般弥漫开来,使节商旅的车马又开始辚辚上路了。议论源头的游学士子们,却在各国都城进行着一个永远没有公认答案的论战:举兵百万,对峙三年,空耗财货无以计数,却依然还在僵持,秦赵两强究竟有何图谋有人说,这是两强示威于列国,待列国折服,秦赵便要瓜分天下有人说,这是韩国安天下的妙策,抛出一个上党让两虎相争,纵留胜虎也是遍体鳞伤,天下合力灭之,中国便是永久太平了。有人说,狼虎两家怕,秦赵两国谁也不敢当真开战,全然便是劳民伤财

    进入第三年秋天,便在天下惶惶之时,突然一个惊人消息传开:秦国武安君白起身染重病,气息奄奄了随着这则消息的流播,山东大势竟在一夜之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楚国立即与赵国订立了修好盟约,却是也不废除与秦国的盟约;齐燕魏韩四国,则纷纷派出密使催促赵国开战。各国时节一出邯郸便立即赶赴咸阳,纷纷带着各国的神医秘药争相探视武安君白起。一时间,白起府邸便是车马如流门庭若市,却是谁也踏不进府门半步。

    半月之后,楚齐魏燕四国特使才获得秦昭王特诏,允准在丞相范雎陪同下探视武安君。独留一个韩国特使韩明孤零零守在府外,虽大是尴尬,却又只得守侯,毕竟这个消息太重大了。半个时辰后,四国特使匆匆出来了。韩明眼见范雎远远望了一眼自己,立即叫住了四国使节低声叮嘱了几句,方才一拱手进去了。四国特使个个绷着脸从韩明身边走过,竟是谁也不理会他,竟各自登车辚辚去了。

    当晚,韩明悄悄拜会了楚国特使,送上了沉甸甸的三百金与两套名贵佩玉,楚国特使才压低声音诉说了一番:“噢呀,伊毋晓得,武安君当真不行啦一脸菜色,头发掉光,眼窝深陷得两个黑洞一般也我等问话,他只嘴角抽搐,始终没说一句话啦末了只拉着范雎,便流出了两股泪水,伊毋晓得,谁个看得都痛伤啦。英雄一世,毋晓得如何便得了这般怪病,天意啦天意啦”

    “范雎在府门对你等说甚了”

    “能说甚啦,不许对韩赵漏风啦谁教韩国丢出个上党惹事啦”

    韩明出得楚使驿馆,连夜便回了新郑,将情势一说,韩王与几名大臣立即眉头大皱。一番计议,见识竟惊人的一致:强秦如此冷淡韩国,分明便是记下上党这笔死仇了,无论韩国如何作壁上观,秦国都不会放过韩国;为今之计,韩国只有紧靠赵国了。又一番秘密计议,韩明便兼程北上邯郸了。

    赵孝成王与平原君立即召见了韩明。韩明向赵王备细禀报了他如何在四国特使之外单独探视白起的经过,将白起奄奄一息的病情说得纤毫毕见,末了便道:“武安君显见是即将过世之人了。韩王以为,此乃天意也,望赵王当机立断。”平原君却是微微一笑:“韩国献上党而致大战发端,秦国不嫉恨倒也罢了,如何对特使如此青睐竟能单独探视武安君”韩明笑道:“平原君知其一不知其二,韩国虽献上党于赵,却也将冯亭赋闲。再说,赵国合纵,秦国便要连横,示好于韩,分明便是要瓦解三晋老盟。岂有他哉”平原君揶揄笑道:“河外秦风大,韩国尚记得三晋老盟么”韩明便正色相向道:“平原君之意,莫非赵国多嫌弱韩不成”孝成王摆摆手笑道:“王叔笑谈,特使何须当真计较也。你只说,若赵国开战,韩国能否助一臂之力”韩明不假思索道:“赵国若战,韩国便假道魏国,接济赵军粮草”平原君拍案笑道:“着唯此堪称老盟也”

    武安君白起沉疴不起的消息一经证实,赵国君臣精神大振。傲视天下的赵军长持守势,与其说基于国力判断,毋宁说惧怕白起这尊赫赫战神。白起领军以来,每战必下十城以上,斩首最少八万,与山东战国大战二十余场,全部是干净彻底获胜,其猛其刁其狠其算其谋其智其稳其冷,堪称炉火纯青,对手从来都是毫无喘息之机近二十年以来,凡白起统帅出战,山东六国已经是无人敢于挂帅应敌了。这次上党对峙,秦军由左庶长王龁统兵,赵军稍安。事实上白起也已年过五旬,好几年不带兵出战了。饶是如此,只要这尊神在,赵军将士与赵国君臣便始终是忐忑不安。山东列国其所以皆做骑墙,一大半也是因了白起而将战胜可能倾向于秦。如今这尊令人毛骨悚然的战神终于奄奄待毙,如何不令人骤然轻松。

    邯郸国人竟是弹冠相庆了。上天开眼,这凶神恶煞终是得报也没有了白起,赵国五十万大军便是无法撼动的山岳,便是无可阻挡的隆隆战车,终将要碾碎秦军一时间,邯郸国人求战之声大起,理由竟只有一个:秦压赵军三年,该到赵军大反之时了。

    便在这举国请战声浪中,邯郸传出了一个消息:秦军不惧老廉颇,唯惧马服子赵括,,;手机阅读,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