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秦帝国 > 第五章 术治亡韩 第四节 天生大道之才 何无天下之心哉
    最新网址:www.irrxs.com

    “韩子之言,大失风范”老成持重的王翦第一个挺身拍案。

    “少安毋躁。”年青的秦王突然插断,大笑着离案起身,走到韩非案前又是深深一躬,“先生入秦初谋,即显铮铮本色,嬴政谨受教。”韩非不见秦王发作,一时竟愣怔无话。便在此际,秦王转身高声道,“今日大宴已罢,诸位各安各事,长史代本王礼送先生。”说罢又对韩非一拱手,“嬴政改日拜望先生。”径自转身大步去了。

    一场前所未有的敬士国宴,如此这般告结了。

    将韩非送到驿馆,李斯心绪如同乱麻。韩非鄙视布衣之言使他倍感窝心,蓦然想到当年兰陵同居一舍时韩非的种种不屑之辞皆源出此等贵胄世俗之心,不禁更是愤愤酸楚。然则李斯已经是枢要大臣,不得不尽国礼,只好怦怦心跳着笑脸周旋,要与韩非做畅谈长夜饮。不料韩非却淡淡笑道:“斯兄,韩非不得已也,得罪了韩非入秦,你我同窗之谊尽矣夫复何言”说罢转身进了寝室,随手又重重地关了门。李斯分明看见了韩非眼中的荧荧泪光,心头又是一阵怦怦大跳,思绪乱得没了头绪。如此便走,韩非有事如何得了守在这里,尴尬枯坐一夜,岂非传为笑谈蓦然想起原本是姚贾安置接待韩非,便连忙派驿丞找来姚贾商议。姚贾一见李斯便一阵大笑道:“其实也,我早赶到驿馆了。长史只管去忙,一切有姚贾。”见姚贾全然没事反倒开心如此,李斯倒是疑惑着不敢走了。姚贾却道:“长史但去,姚贾做的便是这号恶水差使,支应得了,保韩子无事。”李斯茫然道:“你,你当真不忌恨韩子”姚贾又是一阵大笑道:“韩子暗中辱我一人,姚贾有恨韩子今日明骂,姚贾只有谢恩之心,何有恨也”李斯还是一片茫然,却也放心下来,终于踽踽去了。

    那一夜,李斯心烦意乱,第一次没有在夜里当值。

    不想旬日未过,韩非又大起波澜。

    时逢秋种之际,秦王率一班重臣开上了泾水瓠口沿郑国渠东下,一边视察农事一边商讨国事。事前,秦王对李斯申明本意:此行之要,在于教韩非明白秦国殷实富强而韩国必不能存,使韩非弃其孤忠而真心留秦助秦。李斯见秦王依旧对韩非如此执著,便打消了劝谏之心,也没有说及自己近日对韩非的诸多疑虑。毕竟秦王是真心求贤,若能仁至义尽而使韩非成为秦国栋梁,原本也是李斯所愿。

    及至上得郑国渠一路东来,秦国君臣抚今追昔无不万般感慨。当年的荒莽山塬,如今已经绿树成荫,两岸杨柳夹着一条滚滚滔滔的大渠逶迤东去,时有一道道支渠在林木夹持中深入茫茫沃野,昔日白尘翻滚的荒凉渭北盐碱地,已经是田畴纵横村庄相连鸡鸣狗吠的人烟稠密地带了。作为当年的河渠令,李斯在渠成之后一直没有登临郑国渠,今日眼见关中如此巨变,更是万般感慨。奋然之下,李斯便想找郑国说话。这才惊讶地发现,一路行来只有两个人默默不语,一个是郑国,一个是韩非。郑国是两眼热泪无以成言。韩非却是冷眼观望,陷入茫然木然的深思。

    三日之后,秦国君臣在郑国渠进入洛水的龙口高地扎营了。

    一夜歇息,次日清晨君臣朝会。大臣们原本想法,在郑国渠朝会定然是要计议农事。不想,秦王嬴政只在开首说了几句农事,而后便是一转:“经济诸事有郑国老令总操持,本王放心,朝野放心。今日朝会只议一事:秦国新政之期已大见成效,大举东出势在必然;如此,东出之首要目标何在,便是今日议题。”李斯很是惊讶,这件大事秦王已经与几位用事重臣会商多次,历来不公诸大朝会,今日突兀提出却是何意然一看秦王目光隐隐向韩非一瞥,李斯顿时恍然,这才静下心来。

    “臣李斯以为,秦国东出,以灭韩为第一。”李斯已经明白秦王意图,决意第一个说话,尽速使议题明朗而逼韩非尽早说话,“韩为天下腹心。秦之有韩,若人有腹心之患也。先攻韩国,则秦对六国用兵便有关外根基之地。若越过韩国而先取他国,则难保韩国不作后方之乱。一旦灭韩,其他五国则可相机而动。此乃方略之要。”

    “长史所言,老夫亦认同,灭韩第一。”尉缭第一个呼应。

    王绾一拱手道:“臣所见略同。”

    “先兵灭韩,臣等赞同。”王翦蒙恬异口同声。

    “韩国名存实亡,灭韩正是先易后难,上策”姚贾声音分外响亮。

    嬴政向韩非遥遥拱手:“国事涉韩,尚望先生见谅。”

    韩非却冷冷开言:“韩国,不可灭也。”

    “愿闻先生之教。”

    “韩国,三不可灭也”韩非苍白枯瘦的面庞骤然泛起了一片红晕,“其一,秦国灭韩,失信于天下。韩国事秦三十余年,形同秦国郡县。此等附属之国,秦尚不放过,赫然以大军灭之,既不得实利,又徒使天下寒心。从此,山东六国无敢臣服于秦,唯有以死相争。灭韩之结局,譬如白起长平杀降而逼赵国死战也”

    “愿闻其二。”嬴政分外平静。

    “二不可灭者,灭韩不易也”韩非的吟诵颇显激烈,“韩国臣服秦国,所图者保社稷宗室也。今社稷宗室不能存,韩国上下必全力死战也韩人强悍,素称劲韩,秦国何能一战灭之如数战不下而五国救援,则合纵之势必成。其时,秦国何以应敌于四面哉”见嬴政没有说话,韩非也没有停滞,“其三,灭韩将使秦为天下众矢之的也顿弱、姚贾离间六国君臣,虽已大见成效,然则,安知六国再无良臣名将乎邦国兴亡,匹夫有责。若有五七个田单再现,以作孤城之战,旷日持久之下,八方反攻,齐指咸阳,秦将何以自处也”韩非戛然而止,行营大厅一片寂然。

    姚贾突然高声道:“韩子言行,莫非视自己为韩国特使”

    “韩非入秦,原本便是出使。”韩非冷冷一句。

    “韩子之见,秦国兵锋首当何处”尉缭突兀一问。

    “此秦国内事,韩非本不当言。然足下既问,韩非可参酌一谋。”韩非罕见地矜持一笑,已经没有了方才的激烈,“秦国东出,首用兵者只在两国:一为赵国,二为楚国。赵为秦国死敌世仇,灭之震慑天下。楚为广袤之国,灭之得利最大。弱小如韩国者,一道王书便举国而降,何难之有也”

    偌大行营静如幽谷,大臣们面面相觑,嬴政也一时显出困惑神色。

    突然一阵大笑,姚贾直指韩非:“韩子荒诞,欺秦国无人哉”

    “岂有此理”韩非声色俱厉,拍案而起。

    “敢问上将军,灭楚大战,几年可定”姚贾却不理睬韩非。

    王翦冷冷一笑:“楚国辽阔旷远,山川深邃,大军深入,难料长短。”

    “韩子欲将秦国数十万大军陷于楚地久战,以存韩国”尉缭也冷笑一句。

    姚贾一阵大笑道:“兵家疲秦计,韩子用心良苦也”

    蒙恬痛心疾首拍案道:“非兄铁心存韩,韩国害你不够么”

    李斯长长一叹道:“秦国何负于非兄,非兄终究不为秦谋也”

    韩非昂然木然,冷峻傲岸地矗立在众目睽睽之下,再也不说话了。

    “韩子心存故国,嬴政至为感佩”

    秦王突然一阵大笑,起身离案对韩非深深一躬,转身走了。

    回到咸阳,事情依然没有完结。

    三五日之后的一个深夜,李斯被秦王召进了大书房。秦王推过案头一卷,说这是韩子的正本上书,敢请长史上书以对。李斯不想再就韩非之事多说话,捧着韩非上书告辞去了。回到自家书房打开一读,李斯不禁愕然存韩书莫非韩非当真愚钝如此,竟没有觉察出行营朝会秦国君臣对他的失望,抑或韩非存韩之心过甚而致心神不清秦王也是,韩非之论事实上已经被朝议一致评判为荒诞之谋,何以还要李斯上书以对思忖良久,李斯终究还是公事公办,认真写下了一卷上书,赶在清晨送进了秦王书房。

    秦王嬴政,此时的心绪更是如同乱麻。

    韩非入秦,嬴政一心敬慕满腔热望地要大用韩非,期盼韩非能像商君与孝公一般与自己结为知音君臣,同心创建不世功业。然屡经努力,种种苦心都被韩非冷冰冰拒之千里,嬴政的满腔烈焰也在这一点一滴之下渐渐冷却了。心怀故国而不为秦谋,嬴政尚抱敬重之心。毕竟,孤忠如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也还是一种德行风范。然则,韩非已经到了不惜为秦国大军设置陷阱的地步,嬴政无法忍受了。心绪一变,嬴政立觉韩非迂腐得可笑当众被群臣质疑竟不知觉,回到咸阳又立即呈送了存韩书。读罢韩非的存韩书,嬴政的心真正冰凉了。

    那一夜,嬴政在王城的商君指南车下徘徊到五更鸡鸣。月光朦胧,王城一片沉寂,嬴政的心如同层层叠叠的殿台楼阁在月光下混沌一片。仰望着指南车上的高高铜人遥指南天,嬴政一遍一遍地叩问着自己无比尊崇的法圣:商君呵商君,韩非究竟何种人也其呕心沥血之作唯赠嬴政一人,显然是期望通过嬴政之手而实现他的法家三治,韩非与嬴政宁非神交知音哉然则,韩非何以不能与嬴政同心谋国,却死死抱住奄奄一息的腐朽韩国莫非以韩非之天赋大才,竟也不能摆脱故土邦国之俗见,竟也不能以天下为大道么韩非知秦之政,嬴政何其感佩也韩非误秦之术,嬴政何其心冷也若说唯法是从,韩非有意误秦已是违法无疑。然则,嬴政何忍治其罪也。为一人而难以决断,生平未尝有也今日之难,嬴政何堪仰望西天残月,嬴政不禁长长一叹:“上天既生其人广博之才,何不生其天下之心也”

    清晨时分,嬴政一如既往地走进了书房,眼前蓦然一亮。

    李斯的上书很别致,分明是对秦王的上书,题头却是“答存韩书”。李斯显然是只对韩非之主张陈说己见,其余一切留给秦王自己决断。想到自韩非入秦后大臣们人人都多了几分顾忌的情形,嬴政眉头不禁皱作一团。打开李斯上书,嬴政的心境立即平静下来。

    答存韩书

    王以韩非之存韩书下臣斯,命臣以对。存韩之说,臣斯甚以为不然。

    秦之有韩,若人有腹心之患。韩虽臣于秦,然终为秦病。此理,臣已多次陈说。今韩非上存韩书,其谋若用,则秦必有函谷关之大患也存韩之说者,以存韩为重也。其辩说属辞,饰非诈谋,以钓利于秦,此存韩之术也,辩才惑人耳其所图谋者,陷秦于楚赵泥沼而韩能借力斡旋,以图死灰复燃而已。昔年五国诸侯攻韩,秦发兵以救。而韩国未尝报秦,非但屡为山东攻秦前军,更以种种谋术疲秦弱秦,其心其术可见矣所以然者,韩尚术治也。自韩昭侯申不害始,好听人之浮说而不权事实,故虽杀戮奸臣,不能使韩强也。今存韩书犹以术计存韩,存韩之根,在引秦误入泥沼。此犹水工疲秦之策也。水工疲秦,犹能将计就计者,河渠毕竟农事之大利也。然今之存韩术,误兵疲秦也。若行,则为害之烈后患之大,恐无以补救也。是故,存韩之说万不可取,愿君上幸察臣说,无忽

    “小高子,立召长史。”

    此刻李斯恰恰不在王城,而正在蒙恬府中与蒙恬计议如何能说服韩非融入秦国。蒙恬正在匆忙准备北上九原,听李斯说得几句便连连摇头苦笑说,韩非大哥能出此恶计,足见铁心也,莫存奢望,任谁也不行。李斯看着忙碌整装的年青上将军,一时茫然得无话可说,只是连连叹息。正在此时,赵高飞马来召李斯。蒙恬一听事由,走过来对李斯低声说了几句,李斯大为惊愕,也只好点点头匆匆去了。

    “长史拟书,着廷尉府将韩非下狱,依法勘问。”

    嬴政只冷冷说了一句,拂袖去了。李斯惊愕当场,半日回不过神来。太突兀了以李斯所想,韩非纵然不为秦国所用,毕竟有韩使之名,秦王对韩非更是崇敬有加,最后只能是放韩非回韩,如何便能下狱治罪须知秦自孝公之后敬士敬贤蔚然成风,天下才士西行入秦如过江之鲫,但凡怀才不遇或遭受迫害者,首选之地无不是秦国。无论山东六国的庙堂如何咒骂秦国藏污纳垢窝藏罪犯,秦国的敬士口碑都无可阻挡地巍巍然矗立起来。目下秦国正欲东出,文战之要便是争取人心向一,当此之时,将韩非这般赫赫盛名的大师人物下狱治罪,秦王不怕背害贤之名么

    “长史愣甚举朝惶惶不知所措,韩非能好”赵高过来低声嘟哝了一句。李斯顿时一个激灵,板着脸森然一句:“你小子不守法度,敢议论国事”赵高吓得连连打躬:“小人看大人愣怔,只怕大人误了拟书,故此提醒一句,安敢有他只要大人不报君上,便是小人再生父母”说罢又扑地拜倒连连叩头。李斯忍着笑意一挥手:“小子尚算明白,饶你这次也罢。”赵高诺诺连声,爬起来风一般去了。,,;手机阅读,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