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秦帝国 > 第七章 迂政亡燕 第五节 易水之西 战云再度密布
    最新网址:www.irrxs.com

    “也是一理。”李斯不无勉强地赞同了王翦。

    “传令工匠营,赶制三百面有字大纛旗备用。”王翦转身下达了军令。

    “旗面何字”军令司马高声问。

    “长史,如此八字可否”王翦压低声音颇见神秘地笑了笑。

    李斯凑过来侧耳细听,恍然大笑连连点头。

    燕代联军集结于燕南涿地,幕府立定,已经是八月将末。

    一个月明风清的秋夜,太子丹率领三千精锐星夜赶赴燕南幕府,要与赵平、宋如意会商战事方略。两军仓促汇集,“会战抗秦,存燕保代”的宗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仗如何打,兵力如何部署,两方却从未有过认真的会商。太子丹虽不是燕军统帅,却也知道燕代两军的军法、军制与作战风习有很大不同。代军是天下锐师赵军的根基延续,目下虽是强弩之末,然对于燕军而言,代军十万仍然是无可争议的主力。燕国出动的兵力有两支,一支是腹地主力二十万,一支是辽东轻骑十万。开战在即,太子丹才蓦然发觉,自己对燕国的兵事与大军竟然是如此陌生,陌生得连两支大军的统兵大将也一无所知。太子丹只知道,燕国本无强兵传统,唯在乐毅时期变革军法,练成了一支以辽东骑士为主力的轻骑雄师。之后历经燕惠王、武成王、燕王喜三代数十年,那支雄师早已经消耗得没了影子。而十万辽东步骑,实际根基是当年乐毅秦开远征齐国时留下的镇守辽东的猎户民军。燕军主力被齐国的汪洋大海吞没后,燕惠王将这支猎户民军大为扩充,改为王室直领的王师,以为燕国危机之时的退路。就实说,这支辽东军是不为天下所知的“隐师”。父王至今犹能镇静挥洒,根本因由,正在于这支鲜为人知的大军。如今,父王赞同调来“隐师”之中的十万大军与秦军会战,太子丹感喟之余,更多的是茫然。燕国腹地二十万主力大军的大体情势,太子丹尚算略微知情:伤残多,老弱多,兵器劣,甲胄薄,在往昔与赵军的战事中连连大败,士气已经低落得很难经得起激战了。

    这样的两支人马与代赵合军,太子丹如何不心下忐忑

    更有一层,赵国大将率领赵军作战,历来自有独特战法,即或是在当年的六国合纵联军中也是自成一体,不屑于与他军协同。赵军名将廉颇曾一度出走楚国,率领楚军作战,竟一战不能胜,不禁万般感慨说:“老夫离赵,方知率赵军如臂使指之贵也”对于燕国燕军,赵国大将几乎是无一例外地人人蔑视,名将廉颇、李牧、庞煖等更甚。目下这个赵平虽不是名将,甚或不是经历过战场锤炼的有为将军,而仅仅是承袭了平原君爵号的“知兵”公子而已,其在燕国的谈吐气度,俨然便是百战名将了。太子丹确信,假若赵国不灭,赵军任何一个大将都不会愿意与燕军联兵会战。如今时移势异,燕军兵力远远超过代赵军,代王赵嘉才不得已有了如此抉择,不论赵平如何蔑视燕国,三十万兵力毕竟是谁都不敢轻慢的巨大力量。唯其如此,太子丹不怕赵军蔑视燕国的痼疾,坦然将燕国大军交给赵平统领了。太子丹没有父王的逃罪之心,在他看来,这只是两相便利:代赵兵力微薄,需要燕国大军;燕国没有大将,需要代国将才统军。毕竟,以目下情势论,即或是代国的寻常将军,也在燕国的主力大将之上了。然则,赵平能迅速整合两军三方于一体么会战方略赵平心中有数么

    这一切,太子丹一直没有定数。

    “赵平若不能一战胜秦为太子雪耻,宁为战场死尸”

    晨曦之下,看着太子丹骤然雪白的头颅与身后一片缟素的三千马队,迎出幕府的赵平不禁感慨万端,四手相执,双眼闪烁着泪光,由衷迸发出一句铮铮血誓。太子丹大为心动,泪眼唏嘘地拉着赵平的双手,良久说不出一句话来。及至进入幕府,两人的神色才明朗起来。

    “太子且坐,容赵平禀报。”

    联军幕府宽阔整肃井然有序,确实有着旧赵雄师的不凡遗风。赵平吩咐中军司马摆下了洗尘军宴,又派军令司马飞马召回了去辽东军营会商军务的军师宋如意。三人共饮了一大碗代赵军的马奶子酒,赵平便走到侧墙大图板下,长剑指点着图板说将起来:“目下,合纵联军面对涞水,分作三大营混编驻扎:西路主力大营,驻涿城以西山地:中路大营,驻方城1以南山地;东路大营,驻涞水东北山地。本君所率之中军兵力,五万赵军带十万燕军,共十五万主力大军;其余两营,各为两万余赵军带十万燕军,各有十二三万步骑大军。此,目下我军之大势也”

    “平原君之见,此战如何打法”太子丹急迫问了一句。

    “秦军欲灭燕代,必得越过易水涞水,而后向西灭代,向北灭燕2。合纵联军目下驻扎之地,正在面对涞水之三大要害地:涿城、方城、涞水东北山。届时,秦军若渡易水涞水攻我,则我联军从西北东三方向秦军发起合围猛攻以兵家之道,合纵联军必胜无疑”

    “我军四十万,秦军也是四十万,能合围猛攻”

    “太子知其一,不知其二。”赵平颇有气度地笑着,“兵法虽云,十则围之,倍则攻之。然则,也当以形势论。战场无常法。当年,白起以五十万秦军,围困赵军五十万于长平谷地,也是兵力对等。何以成功形势使然山川使然今我合纵联军与秦军兵力等同,然山川形势却是对我军大为有利,对秦军大为不利。此,我之所以能以对等兵力合围秦军也”

    “平原君深谙奇正之道”宋如意拍案赞叹。

    “军师之意,也能合围”太子丹颇感意外。

    “如此战法,乃臣与平原君共谋也”宋如意先行申明一句,霍然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点道,“太子且看,涞水从西北向东南而来,两条易水从西向东而来,在涿地之南交汇,三水夹成一个广约百里的大角。秦军兵临南易水,若不能越过涞水,终不足以威胁燕代秦军果真北上,则我军只在涞水以北之燕南山地卡住咽喉要道,三路大军同时猛攻,秦军背后是易水涞水,退不能退,只能被我军三面夹击如此形势,岂不是合围猛攻乎”

    “王翦乃当世名将,宁不见此危境”太子丹依然一脸疑云。

    “王翦灭国,不过一战耳耳”赵平很有些不以为然。

    “灭赵之后,王翦已经骄狂不知所以了。”宋如意补了一句。

    “也好。但愿上天护佑,存我燕代”终于,太子丹首肯了。

    幕府散了饮宴,宋如意送太子丹到了燕军幕府,两人又秘密会商到暮色降临。太子丹着意问了燕代两军的诸般情形。宋如意回禀说,辽东精锐配给赵平做了中军主力,老燕军二十万分做两部,做了另外两大营的主力。太子丹皱着眉头问了一句,既然燕军是三大营主力,何以三大营主将都是旧赵大将宋如意说,以人数论,燕军是主力;以战力论,只怕还得说代赵军是主力;三大营主将是赵平一力所坚持的,不好变。为甚大燕国出兵三十万,没有一个主将太子丹满头白发下的黑脸很有些不悦。宋如意说赵平认为燕人不会打仗,他实在不好辩驳。岂有此理燕人不会打仗,当年齐国七十余城是谁家破的太子丹更是不悦。宋如意却不说话了。默然良久,太子丹突兀又问一句,先生宁不为荆轲复仇乎宋如意一声哽咽,声泪俱下地诉说了自己的处境:赵平原本倒是下了军令,教他做东路军主将;奈何他这般任侠之士从来没有过军旅阅历,初次聚将分配军营驻扎地,他连骑兵营地与步兵营地的区别都不清楚,各营之间的方位、距离与金鼓号令之间的呼应更是不明,惹得赵军大将们一片嘲笑,燕军大将们人人羞愤不语;无奈,他只有回到中军幕府,还是做了案头谋划的军师。

    “虽则如此,臣已决意效法太子,以慰荆轲魂灵”

    “先生能自领一军”

    “不臣已秘密相约燕赵剑士百人,冲锋陷阵死战易水”

    太子丹没有说话,默默点头之际,麻木僵硬的脸庞抽搐了一下。宋如意知道,那不是太子丹的悲伤,而是太子丹绽开的一丝笑容。这个心如死灰的燕国领政太子,已经没有任何事值得他悲悯了。默然良久,宋如意解下酒袋,深深一躬道:“邦国危难,太子自领三千缟素死士而来,臣无以为敬,敢请与太子做诀别之饮”太子丹还是没有说话,只霍然起身,摘下帐钩上的酒袋,对宋如意相对深深一躬,不待宋如意说话便举头汩汩大饮,双手颤抖,酒水喷洒得脖颈衣甲处处都是。宋如意静静地看着,眼前蓦然浮现出太子丹与荆轲在易水壮别的情形,心头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大约只有在这等生离死别的关头,如荆轲宋如意这般士侠才能显现出异乎常人的冷静坦然。太子丹饮完,宋如意再次深深一躬,双手将酒袋一举倒过,一股清亮洁白的马奶子酒便准确无误地灌进了腹腔,一口气如长鲸饮川般吸干,一滴酒不洒,干净利落得令人惊讶。太子丹愣怔一阵,陡然伏案放声恸哭:“若得荆轲在国,先生襄助,燕国何得如此危局也”

    宋如意淡淡一笑,深深一躬,头也不回地去了。

    九月初三,燕代联军的特使飞马抵达秦军幕府。

    赵平的战书激昂备至,秦军大将们听得头皮发麻,却是想笑不能笑想骂不能骂,只能黑铁柱般矗着不动。原因只有一个,上将军王翦没有一丝表情,板着脸睁着眼仿佛钉在帅案前一般。特使将战书念诵完毕,王翦对身旁矗立的中军司马淡淡一句道:“回书,旬日之后会战。”特使高声道:“敢问上将军,究竟何时战场何地”不料,王翦却站起身已经走了。特使正欲趋前追问,大将辛胜猛然跨前一步,拦在了当面道:“回去禀报赵平姬丹,甭当真以为这是古人打仗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想哪里打哪里打想甚时打甚时打”特使黑红着脸正要说话,却见秦军大将们人人怒目相视,再不说话,转身腾腾腾出了幕府。

    晚饭之后,聚将鼓咚咚咚连响。待秦军大将们陆续赶进幕府大厅,王翦已经拄着长剑站在了那幅两人高的燕南地图前。中军司马一声禀报:“三军大将全数到齐”王翦长剑点上地图,沉稳利落地说了起来:“诸位,燕代联军本是弱势,今却急切求战,此中必有机谋敌军谋划不明,我军灭燕便无必胜成算,而大好战机,也会稍纵即逝。何以如此今秋不能灭燕,燕国便有喘息之机稳定国势;代赵,亦有借燕之力死灰复燃之可能。为此,我军必得一战而灭燕代军力,安定北方此中之要,在明白破解燕代军之图谋,而后确定我军战法。”

    “赵平机谋,不难明白”

    “李信且说。”王翦历来嘉许部将直言。

    “燕代联军合兵四十余万,分作三路守在涞水西、东、南三面。仅此驻扎之势,其图谋一目了然。”李信看着地图,手臂遥遥指点,“以赵平、太子丹谋划,必欲我军渡过易水,再渡过涞水,而后开赴燕南涿地会战;如此,则我方重兵两次涉水之后人马疲惫,燕代必然图谋乘此时机强兵袭击。”

    “正是”大将们异口同声。

    “既然如此,我军该当如何”

    大将们见上将军没有下令,却认真问策,目光不禁一齐盯住了李信。毕竟将军们对燕代联军的图谋,谁也没有这个司马出身多读兵书的李信看得透彻,彼既洞察,必有成算。可是,李信却满脸通红道:“末将只揣摩敌之图谋,至于破敌之策,尚无定策。”王翦一点头道:“无妨。将军已经料敌于先机,诚为难得也”一转身走向帅台,便要下达军令。却听背后一个粗厚嗓门高声道:“此战不难诱他南下,就我战场便是”王翦脚步猛然站定在石阶,没有回身便冷冷道:“王贲,战事无大言,你且说个备细。”说罢走上帅台插好长剑,一张黑脸森森然盯住了自己的长子。王贲熟知父亲秉性,一步跨出将军行列,走到大板地图前指点道:“上将军、列位将军,请看燕代联军部署:主将赵平亲率最大一支主力,驻扎在联军西北方,这一大营,距离燕代另外两大营足有两舍,六十余里,距离我军也最远。原因何在此地最靠近代国,正是越过涞水进攻代国的咽喉通道也就是说,代军名为联燕抗秦,实则以护卫代国为第一要务。或是太子丹、宋如意等燕国将士懵懂不知兵法,或是赵平以统帅名义自行其是,总归是此等部署一直没有变化。”

    “敌军情势图谋,李信将军已经说清,你只说如何打法。”

    大将们正听得入神,却被王翦冷冷一句插断,不约而同地一愣,倏忽之间,却又释然:这是上将军严于责亲,不想教王贲过分张扬,故而将料敌洞察之功记在了李信头上。李信正要说话,王贲却指点着地图又昂昂然说了起来:“此战之要,只在我军一部先行佯攻代国如此,赵平必率联军南下寻战,以求保全代国如此,我军可不过易水涞水,而在易水之西坐以会战”

    “好”满厅大将齐声一吼。

    “王贲将军妙算”李信特意高声赞叹了一句。

    “也好。谁愿做佯攻之师”王翦不加评判,立即进入了部署。

    “我部愿为佯攻之师”又是王贲慨然请命。

    这次没有人争。历来军中传统,将士皆愿正面战场杀敌立功,极少有人在没有将令的情势下自请长途佯动奔袭,以斩首记功的秦军更是如此。王贲既出战策既已经为上将军与大将们一致认可,自请佯攻也在情理之中。当然,更重要的一条是,王贲部剽悍灵动,其时秘密驻地又正在燕代两军之间的隐秘河谷,向代国进军位置最佳,实在是最合适不过。凡此等等,大将们便没有一个人再来争令了。王翦目光巡睃一遍,立即抽出一支令箭道:“好王贲部明晨立即起程,大张旗鼓进逼代国待燕代联军南下,王贲部立即回师,袭其侧后其余各部,全力备战,修筑壁垒,等候燕代联军南下会战”

    “嗨”举帐一声吼应,王翦的调遣部署便告完毕了。

    次日清晨,王贲的三万铁骑从易水东岸的河谷地带大张旗鼓地出动了。王贲选定的进军路线是:先向涞水上游进发,若燕代军仍不南下,则渡过涞水猛攻代国,逼联军做出抉择。这次奔袭若是真实的灭国之战,仅行军也得旬日之久。然则,唯其佯动,王贲不计其余,只以赵平知道秦军北上灭代消息为要。为此,王贲部虚张旗帜声势,浩浩荡荡若十余万大军一般。

    自此,灭燕大会战拉开了序幕。

    秦军攻代的消息传开,燕代联军大营顿时出现了奇妙的格局。

    最大的变化,是联军原定的守株待兔战法完全无用了。因为,以代军为事实主力的联军绝不能听任秦军灭代,必须改变战法,而如何改变,仓促之间实难达成共识。听了宋如意密报,太子丹顿时恍然:与燕国相比,赵国后续势力代国才是秦国的劲敌。秦人与赵国血战多年,自然将赵国当做最大祸患,不攻代而先来攻燕,本来就是违背常理。如今秦军大举北上攻代,这才是秦军兵临易水的真实图谋一明白此中奥秘,太子丹立即飞马联军幕府,要与赵平重新商定战法。此时,赵平接到消息两个时辰不到,刚刚与几名代军大将紧急商议完毕,正要击鼓聚将,恰逢太子丹与宋如意飞马赶到。

    “来得正好太子何意”迎出幕府的赵平当头一句。

    “秦军异动,平原君如何应对”太子丹反问了一句。

    “围魏救赵:他攻代,我攻秦”

    “时势不同,还是直接催兵救代好”

    边走边说进了幕府大厅,两人这才不约而同地问了一句:“为何如此”一语落点,自觉尴尬,两人一时默然。军师宋如意对战事部署素不多言,今日却破例作为,下令两名司马将大板地图搬到帅案前立定,而后对太子丹与赵平肃然一躬道:“太子,平原君,敢请两位各陈战法,而后慎断。”赵平大手一挥,一个好字落点,人已经走到地图前说将起来:“秦军以锐师十余万攻代,已经行军一日走出百余里。我军纵然回兵,赶到代地,也已经是疲惫之师。若王翦主力在我回军之时从后掩杀,我军几乎必败无疑与其如此,不如效法孙膑围魏救赵之战:我军立即南下,猛攻秦军主力秦军王贲部必然回援,如此依然是两方会战,不过换了战场而已”说罢,赵平目光炯炯地看着宋如意不说话。宋如意一句话不说,对太子丹正色一躬。沉思不语的太子丹恍然点头,也大步走到地图前指点道:“目下情势是,秦军已经先行攻代,而代国全部大军都在此地,代城几无防守兵力唯其如此,我意:平原君可自领精锐代军回援,若王翦部从后追杀,自有我燕国三十万大军截击秦军主力如此两相兼顾,秦军必左右支绌,联军或可战胜”赵平冷笑道:“燕军若能截击秦军主力,何待今日联军抗秦哉”太子丹淡淡道:“此一时,彼一时。燕有新来之辽东飞骑,战力或可胜任。”赵平脸色一沉道:“如此说来,太子一心要分兵”太子丹颇见难堪,却也正色道:“分兵是战法,不是所图。究竟如何,尚在会商,平原君无须多疑也。”赵平长剑猛然一跺地面道:“赵人不畏血战只要太子决意分兵,赵平立即开拔”

    “太子、平原君,容在下一言。”

    眼见两位主事人物僵持,军师宋如意第一次显出了士侠本色,一拱手慷慨道:“北国之地,仅存残赵弱燕,两国唇齿相依也唇亡齿寒,天下共知。宋如意不知兵,却明天下大义所在。目下大局:只有两国合纵结盟,同心抗秦,燕代之存才有希冀”

    “代军当得独自一战,不赖燕军之力。”赵平很冷漠。

    “平原君何出此言也”

    太子丹外豪侠而心极细,知道这个心结再化不开,与代国结仇便是必然,遂一拱手高声道:“我观代军营地靠西,本以为平原君随时准备分兵回代,故有此一说,绝非我本心要分兵若我决意分兵,何须赶来幕府会商也”赵平淡淡一笑道:“既然如此,何不早说”太子丹脸一红正要说话,宋如意一拱手道:“禀报太子,代军驻扎靠西,平原君当初已向众将申明,臣亦尽知。臣以为,平原君并无不妥。”赵平正色道:“两国联军合纵抗秦,代军主力靠近代国,燕军主力靠近燕国,各自方便救助,有何不妥若是秦军先攻燕国,莫非我军也可以此理由逃战不成”宋如意道:“平原君此等部署,原本极是正当。太子误解而已,并无责难之意。平原君切莫计较过甚。方才,太子已经言明,并无分兵之心。平原君便当会商当下战事,不涉其余。”

    “好会商战事。”两位主事人物异口同声地应了。

    会商很是迅速,三人一致认同了赵平战法:当夜起兵,渡过涞水易水,兼程疾进,以燕国南长城为依托,猛攻易水之西的秦军主力,逼秦军王贲部回师救援;若王贲部坚不回师而攻代,则在开战之后分兵救代,至少可免此时救代而被王翦主力追杀之危。战法商定之后,已经是太阳偏西的未时三刻。赵平立即下令聚将,在幕府大厅下达了兼程进军会战的十余道将令。大将们离开幕府,整个联军营地立即忙碌起来。暮色时分,联军四十万分别从西、中、东三路开进,夜半时分渡过涞水。

    次日正午,联军渡过南易水,立即扎营,构筑壁垒。

    赵平进入幕府的第一件事,是派出快马特使向王翦幕府下战书,约定来日清晨决战。之所以如此急迫,是赵平要王翦明白知道,燕代联军并没有中秦军攻代以分化联军之计,而是公然前来大举会战赵平心存一丝期冀:也许秦军王贲部能闻讯回程,可免代国惨遭屠戮

    注释:

    1先秦“方城”之名有四,三处在北楚今河南省南部,一处在燕国。诗召月云:“侵镐及方。”朱熹注:“镐、方,皆地名,疑皆朔方也。”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考订,这一方城在燕国涿县东南地带。

    2秦军灭燕之进军会战路线,史无详载。史记秦始皇本纪云:“秦军破燕易水之西。”史记燕召公世家集解徐广注云,秦军出涿郡故安。两说不同,当互有联系,实际可能是战场攻防转化造成。,,;手机阅读,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