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四合院:原本只想当个小透明 > 403.第403章 都会提前准备好的一封遗书
    最新网址:www.irrxs.com

    听林胜利说到这里,唐院长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胜利同志,这上面决定特别航空研究实验室的项目由你牵头,并由你来担任这个实验室的全权负责人。”

    “在人员方面的话,由于考虑到现阶段,咱们国家在航空方面的人材不是特别的充裕,这大部分的人才都集中在了以沈飞为首的几大飞机制造厂里。”

    “这上面的意思是,如果你要抽调人员的话,那些有项目在身,尤其是沈飞那里,项目比较多的厂里,他们的人手也相对比较短缺,最好就不要从那些地方抽调了。”

    “至于你说的,主要从成飞里抽调那些下放到车间里劳动的科研和管理人员,这个需要你自己过去考察一下,也还是那个原则,本身有项目在身的同志,你就不要进行抽调了。”

    “不过呢,为了弥补人员的不足,这上面允许你在全国各大相关的科研院所和学校,进行人才的选拔。”

    “只要是你相中的,经过了身份核实之后,你都可以直接调走。”

    那样的话,这剩下的人,就只能去各所大学里去选了。

    而且,这特别航空研究实验室成立以后,虽说是为了搞三代机的,但多多少少的,和其他的机构,也会有点竞争的意思。

    除了让更多的科研人员参与到飞机的研制当中,好培养我们自己的航空人才尽快成长起来,也为了更加稳妥起见。

    按说,应该是没啥问题的。

    如果光从字面意思上来看,似乎建造一个风洞并不难。

    而由于风机本身只能提供正常的转速,所以其对空气的压缩效果会逐步到达一个极限,换句话说,风机能够吹出的风量是有限的,如果要做更高规格的“风洞实验”,单凭一个风机或喷流管,是很难满足试验的需求。

    毕竟在这个年代里,能考上大学的,那都是妥妥的人才。

    但是这个真空状态,林胜利现在可是不敢想,这根本不是现在可以搞出来的。

    但根据后世已经解密的资料来看,林胜利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那些科研院所,估计也和几个飞机制造厂差不多,估计也不一定能抽调上几个人。

    哪怕最后实在买不到了,或者造不了了,那个时候,林胜利再上手去改造也好,制造一个也好,那都是后面的事了。

    “唐院长,这人员的事,我就按照上面的要求,去进行选拔了,但设备呢?”

    这有了详细的技术资料后,到时候,林胜利只管抄写出来,再交给相应的合作单位。

    不过,能到各所大学里我去挑选人才的话,也算十分不错了。

    而剩下的几个厂子,原本人才就不算太多,他们也是有着各自的科研任务。

    但这些风洞,用来给三代机做风洞实验,肯定是不行的。

    这总不能为了成立他们的特别航空研究实验室,就将人家的人才给抽调走了,那样的话,人家自己的项目还做不做了。

    林胜利还记得前世的时候,他在某次看到咱们轰六爷研发的纪录片的时候,上面说,这六爷为了做气动实验,在它的原型机上面,安装了发烟装置。

    这稍有一个不慎,搞不好就是机毁人亡的事故。

    目的就是提高储存压缩空气和外界的压力差,从而进一步的增加空气的流动能力,实现更高的风速。

    所以,林胜利只能是在一些关键的点上,为大家指明方向,让大家不走弯路,至于正常的科研工作,还是要让我们的科研人员,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都积极的参与到研究工作中来。

    而这个用于实验的风洞,是一种利用人造的方法制造和控制气流的装置,用来模拟战斗机周围气体的流动情况,并可测量气流对实体的作用效果,以及观察各种物理现象,它是进行空气动力实验最常用、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简单点来说,只需要一台大功率的风机就可以实现了,而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再额外的加装一些喷流管,增加一些风速即可。

    这就使得很多的实验数据,产生了很大偏差。

    林胜利相信,全国这么多所大学里,挑出来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来,还是没啥问题的。

    虽然林胜利拿出的设计参数,是经过后世千锤百炼,经过了无数次实验得来的数据。

    就这么几个风洞,连满足国内航空航天风洞实验的需求都满足不了,就更别说给三代机用了。

    “胜利同志,关于设备这一块的话,由于对三代机的情况,除了你以外,咱们目前还没人了解这一块,所以也不知道具体需要什么的设备和设施。

    唐院长带着从林胜利这里拿走的那罐茶叶走了,林胜利也收拾收拾,回了四合院。

    这风洞呢,根据试验段内空气流速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低速风洞、高速风洞和高超声速风洞。

    林胜利相信,这个时代里,那些没有参照物都能搞出来实物的大神们,有了林胜利提供的详细资料后,搞出那些东西来,肯定是不成问题的,最多也就是时间长短的事。

    毕竟林胜利抽奖得来的资料里,这些东西也全都包含在内了。

    林胜利觉得,还是要经过风洞的实验之后,他才能对自己设计出来的三代机的气动外形,彻底的放心。

    这些人上了大学之后,特别的珍惜在大学学习的机会,这一般情况下,底子都是很不错的。

    这些风洞的建成,使我们有了一个拥有从低速、跨音速到超音速整个速度范围的,兼顾教学和科研的风洞群。

    这种“风洞”里,风吹出来的速度,往往不会超过音速,最多也就是略高于音速一点点,所以建造起来并不困难。

    不过这种常规的普通风洞,对于三代机这样的,动不动超个两三倍音速的战机来说,是远远是不够的,这常规的普通风洞,根本满足不了三代机对于风洞实验的要求。

    不过,就是这些看似简陋的普通风洞,为我国的航天航空事业,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根据相关的资料记载和经验来看的话,必须改变普通风洞的模式,由风扇吹风改为空气压缩的形式。

    这既有技术又有经验的同志,现在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了沈飞那里研究改进歼6、歼7、研制歼8呢。

    不过这些风洞,大都是普通的低速风洞,由于技术和环境的限制,在这些个风洞进行实验的机型模型,无法做到一比一的比例。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