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我在北大学考古 > 第032章:西沙考古勘探
    最新网址:www.irrxs.com

        中国博物馆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以后,各省市才相续成立省级博物馆,主要还是作为爱国主义的宣传窗口。

        出土文物展览相对较少,远没后世那么丰富多彩,甚至,一个展览好几年都没有更换再正常不过。

        而且,库藏也有限。

        就好比如广东这边,省博的库藏稍微说得上名字的也就是石峡遗址出土的各种文物。

        当然,考古出土文物,也不仅仅有石峡文化,也有其他的成果。

        “比如,咱们省博,74年的时候,吴振华老师就曾经参加过西沙考古勘察,带回来不少的瓷器,还有不少的铜钱。”

        说到省博的考古成果,作为文物工作队一员的沈明都有点尴尬,因为能够拿出来的成果并不多。

        其实也正常。

        这年头,各地考古工作队能够发掘出来的考古遗址都不是很多。

        七十年代之前的中国考古状况,普遍如此,苏亦不意外。

        然而,对于西沙考古勘探苏亦还是蛮好奇的。

        “咱们现在的条件去西沙做考古,并不容易吧。”

        他印象之中,这个时候,中国还没有专业的水下考古工作队呢。

        中国第一支正式的水下考古工作队还是俞伟朝先生去历博担任馆长之后,才推动成立的。

        所以,俞伟朝先生也被称为中国水下考古的奠基人。

        沈明点头,“确实不容易,不过国家需要嘛,别说,西沙,南海诸岛,何处去不得。”

        听到这话,苏亦释然。

        随着田野考古学在国内日渐成熟,一部分田野考古学家为了保护祖国珍贵的海洋文化遗产,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开始将调查和研究目光移向了海洋中的岛屿、沙洲,其中包括南海诸岛。

        海洋考古,水下考古的重要性,也逐渐被意识到。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沙的考古工作步入了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调查与发掘阶段。

        但是,由于上世纪80年代水下考古在国内才刚刚起步,人才、设备和技术等方面都尚不成熟,所以,这一阶段的岛洲文物考古、调查工作还是以陆地田野调查和发掘为主。

        然而,国内真正认识到水下考古的重要性,还是因为1985年应该英国商人哈彻在南海打捞出沉船并且在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卖。

        不仅如此,这个家伙,为了卖出更高的价格,他挑出了其中40万件精品后,把其他的瓷器全部砸毁扔掉,国家派人交涉试图阻止这次拍卖但是未能成功。

        最终这批精品瓷器卖出了3000万美元的价格,让他狠狠地发了一笔横财。

        这件事,对于国内的考古学界冲击很大。

        这才有俞伟朝先生推动水下考古队成立的动因。

        不过在这之前。

        国内的,水下考古,基本上都是以调查,勘探为主。

        比如刚才沈明提到的吴振华先生参与的西沙考古勘探。

        沈明生怕苏亦不了解,还说,“其实,早在二十年代,曰本渔民在西沙诸岛珊瑚礁发现了大量古钱币,其中年代最早的是王莽钱,年代最晚的是永乐钱,数量最多的也是永乐钱。”

        “抗战结束后,国府接收了西沙*岛,就开始了西沙的文物收集工作,这是已知近代我国第一次针对南海诸岛文物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文物搜集和展示活动。后来这批文物在GD省文献馆举行了XSQD物产展览会,在当时,影响挺大的。”

        “不过,解放后,第一次正式还是74年、75年GD省博物馆和海南行政区文化局的文物考古队员先后两次远赴XSQD开展考古调查工作。”

        说完,他就望向苏亦,“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到库房里面看一看,陈列大楼这边并没有展出,不过要去库房的话还得杨主任同意,我这边是没法带你过去库房的。”

        苏亦回,“那一会,我跟杨老师提一下。”

        其实,他对这些都挺感兴趣的。

        他来省博实习,也没有啥具体的目的。

        苏秉琦先让想要他跟杨式挺学习,虽然提起石峡文化,但并没有特意要求他只了解石峡文化。

        西沙*岛的考古情况,他同样也好奇。

        而且看得出来,沈明对这个方面还有了解的。

        “看来,沈哥你对咱们省博的考古事件还蛮清楚的嘛!”

        听到苏亦这话,沈明露出一个含蓄的笑,“没有,没有,只是道听途说。”

        话虽如此,但面对苏亦的夸奖,他还是抑制不住的高兴。

        这年代,能够获得北大研究生的认可,不容易啊。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