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irrxs.com

    为了拍摄这场戏,剧组单独在公寓楼的后面搭建了一个临时摄影棚,以一比一的比例,将公寓楼里面的景象搭建起来,白诚花费了将近三周的时间才完成,栩栩如生地还原现场——

    整个摄影棚是正方形的,贴着其中一个墙角,呈现出九十度的两条走廊。

    正前方的走廊,是侧剖面,呈现在剧组工作人员眼前的就是一个切面,就好像钻入走廊的墙壁里面,然后以三维立体的方式欣赏走廊的构造;但在实际片场,走廊的侧面外延衔接的是地面,全黑景象,铺垫了摄像机的运行轨道,也就是剧组工作人员拍摄工作的地方。

    走廊尽头,九十度拐弯之后,衔接的就是一个完整走廊,如同盒子一般,摄像机必须钻入盒子里才能够三百六十度完整展示走廊的实景;而实际情况,剧组就被隔离在走廊的墙壁外,看不到内部情况,只能通过监视器来实时观看。

    整个摄影棚现在怪异而特别,再加上摄影机镜头、拍摄轨道、灯光和音响设备,就好像一个机械舱被解构了一般。

    这场戏,从导演技法来说,其实是陆潜刻意炫技呈现出来的画面,充分展现出导演对镜头的调度和画面的构建;但从呈现效果来说,则是陆潜制造出阿泰强势登场的第一个高潮画面,引爆肾上腺素。

    在此之前,“突袭”是多线交织,呈现出整个特警队和公寓楼交锋的全景,阿泰只是众多成员中的一部分,远远没有彰显出主角光环;但这场戏则是故事转折点,特警队陷入全军覆没的危险,反而成为瓮中之鳖遭遇强烈狙击,阿泰在困境之中稳住脚跟,用自己的拳脚功夫杀出一条生路。

    然后,整个叙事重心也就从群像进入主角模式。

    电影制作工业已经日渐成熟,节奏和结构对于商业电影来说就是生命,而大部分成熟的商业电影都是三幕式结构:

    第一幕,确定人物的目标并且设置冲突,让观众能够参与到故事之中。

    第二幕,通过剧情冲突展现主角需要克服的困难,并且突出困难的难度,让观众感受到主角所经受的重重挑战,以及在各种剧情冲突里,建构主角的人物弧光,增强观众的共鸣和带入,然后迎来终极挑战。

    第三幕,主角迎接终极挑战。

    简单来说,可以总结为“设置事件”、“激发事件”、“解决事件”,然后以三幕为基础,再进行情节支线的细分,进一步发展出五幕剧、七幕剧等等,这也被称为“结构精良的戏剧”,可以认为是商业电影的基本写作法则,

    这场戏,恰恰就是第一幕和第二幕的衔接与转折,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之余,还承担着建立主角形象的重任,整个镜头视角由大入小,拖拽着观众进入“阿泰视角”,自然而然,也是电影成败的关键——

    否则,太生涩太僵硬的话,从群像到个人,叙事就容易“散开”,反而让观众觉得莫名其妙;而且主角没有“光环”的话,观众也会拒绝“进入”主角视角。

    原版“突袭”就根本没有这样一场戏,叙事流畅性和带入感都受到了某种程度的影响。

    也正是因为如此,陆潜才自己构想,以这样一种方式构建出了全新的拍摄手法。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