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irrxs.com

    一般来说,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是不能说话的,避免打扰其他人的观影体验;内部试映会自然也需要遵循这样的规则,但情况稍稍不同,因为他们需要对电影提出意见,所以注意到某些瑕疵或者问题的时候,难免需要交流。

    严重的情况,放映会甚至会摁下暂停键,当场展开讨论。

    在电影院,观众不喜欢一部电影可以提前退场,反正他们也就是浪费一张电影票而已,然后在社交网络上破口大骂宣泄情绪即可。

    但在试映会上,骂骂咧咧之后却不能提前离场,因为这是一个数亿乃至数十亿的项目,他们不能就这样简单地放任投资打水漂。

    目的和意义的不同,还是让试映会的观影体验稍稍不同起来。

    “疾速追杀”的剧本,框架和脉络是由陆潜完成创作的,但是具体展开以及对话内容,则是侯晓川邀请自己熟悉的合作团队撰写的。

    老实说,细节不够。

    从故事主线来说,可以简单粗暴地总结为一句话,“你杀了我的狗,我杀你的全家”。

    当然,这就已经足够,毕竟这就是一部酣畅淋漓的复古动作电影,重点不在于故事,而在于打斗和调度。

    就好像“突袭”一样。

    但问题就在于,“疾速追杀”不应该成为简单粗暴的“突袭”,这不是陆潜构建整个故事框架的初衷;而且,“疾速追杀”的故事也不仅仅是以牙还牙而已。

    的确,事情的导火索是有人入室抢劫,结果粗暴地杀死了男主角的狗,然后引发了后续的一系列惨案;但重点在于,男主角自己的身份,黑帮的背景,不同势力之间交织的利益关系网,这才是导致男主角大开杀戒的原因。

    杀狗和抢劫,这是导火索,却不是主因。

    “疾速追杀”的故事不需要详细展现出整个恢弘背景,但需要为第二部、第三部故事留下线索,而且需要让第一部故事变得更加饱满充实起来。

    细节的缺失,让电影简单粗暴到有些……蛮不讲理,至少“突袭”还设置了黑白对立的前提,但“疾速追杀”却什么都没有,只是因为自己的狗狗惨死就大开杀戒吗?

    细节的缺失可以从两个方面切入。

    其一是剧本;其二则是导演。

    “你是说需要增加他的背景叙述?”

    “不,我认为应该增加黑帮的背景叙述,从敌人这一侧入手让观众意识到,他们都不是表面那么简单,然后让杀人的起因、动机以及故事的发展变得融洽起来。”

    “……你的意思是?”

    电影依旧正在播放,陆潜和侯晓川就低声交流起来。

    “补拍,补一下黑帮的简单介绍,一些对话、一些场景,约莫两分钟左右就足够。”

    “又或者是,增加一场戏,黑帮的会计们算账,又或者是黑帮的交易结束,三十秒以内的镜头搭配一些琐碎镜头的阐述就可以了。”

    侯晓川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而是陷入深深的思索——

    虽然他潜意识地有些抗拒,不想承认陆潜是正确的,同行之间的竞争意识还是在所难免;但他还是不得不承认,陆潜很有可能是正确的。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