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丁文东的飞扬人生 > 第一百九十五章 天价出诊费
    最新网址:www.irrxs.com

    陈伽回家以后,在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十二页的学术文章,比国外那个关于阵发性头晕的论文整整提前六个月。文章是在丁文东的指导下,由小唐协助撰写的,陈伽不敢只写自己的名字,挂上了华生医药公司下属的科技实验室名称。

    这都是小事儿,大事儿是她的论文被国外的专业期刊转载,然后就有人邀请她这个专家去讲学。

    这事儿闹得有点大条,都怪丁文东的鼓励怂恿,她这个半瓢水医务工作者,丢人要丢到大洋以外去了。

    给丁文东打电话问计,丁文东也没法,只是说:“抓紧时间,努力充实自己。”

    “那你把小唐借给我用用呗!她应该什么都懂吧?”

    丁文东想了一下,说:“可以借你玩玩,但必须你来请她!你的驾照拿到没有?来接她吧!”

    这话里含义太多,电话里没法说,但是陈伽很理解他的想法,就亲自开着那辆没有车标型号的越野车,赶来乡下。

    她前脚到,陆子华和卢肃平后脚就跟来了。

    丁文东这段时间特别忙,丰乐农场这边的预制场上,现在只剩下个硕大的广场,东边边缘,砖头围个大圆圈,那是五百多吨煤,下雨就流了一片黑水。工厂的伙房锅炉拉走一部分,这里似乎比以前还多些。

    农场收购了大量红薯,请了三十多个人,先是帮忙把温棚的薄膜蒙上,打了十几天淀粉,晒干一部分,现在还有一大片水箱在外面淋雨,天气不好,不能捞出来晾晒。

    麦播前,丁文东把几台大小拖拉机全部挂牌卖掉了,然后重新换了新型大机械。一台一百二十马力拖拉机,两台四十五马力的运输拖拉机,车斗农具全部更新。把半新的收割机械,玉米收割机廉价卖掉了,把履带收割机溢价也卖了。

    塔读.App,免费小说>.网站

    他说的溢价,就是高于使用折旧后的应有价格,也就是玩了四年,还卖了八万多块。

    所有机械车辆都是被附近村民们买去了,总价格只够换三台拖拉机,一台大型拖拉机是东方红牌,两个小型拖拉机,是街北工业区自己组装的,叫丰收牌。至于各种用途的收割机,只能等明年夏收前再买了。

    新机器种麦子倒是不费劲,改进款播种机几乎都是一遍作业就完成了播种施肥耙地工作。两边跑着忙活,包括祝家姚家的土地,也就不到五天,刚刚结束,正好下了大雨。忙活多日了,正在家吃点好的,帮忙阿绣和小艾张扬多香几个包饺子呢!

    今年的两个林场土地全部收回来,全部种了五百四十亩小麦。剩下的塘沟边种了些豌豆蚕豆之类,说是留着给孩子吃的。

    陈伽和卢肃平不是一路来的,当然以公事为重,让他们先谈话吧!

    卢肃平带回来一项任务,去波士顿出差,为一位美籍华人科学家王氏电脑创始人王致安治病。患者的医疗资料由他儿子携带来到燕京,专程来找丁文东出手相救,并开出了一亿美元的天价出诊费。

    去不去?生物实验室的助手医生常春看了检查报告和各种透视片镜像资料,对丁文东说:“不要去趟这个浑水,患者的康复可能很小,除非采取特殊手段。”

    丁文东对常春的判断深信不疑,常春和王学西以及小唐等几十个企业管理者,都是来自同一地方,是专业医疗人员,见多识广,这样的事儿,还是需要慎重一点儿。

    丁文东看看徒弟们,觉得这个出诊费不能错过,丢了太可惜。人家说了,出诊费是出诊费,医疗医药费可以另算。

    医生的经验是不断提高的,经验丰富的医生,总是分配在医疗条件更好的医院。还是决定带徒弟们去见识一下。

    身份证-五六37四三陆七伍

    说到这个,丁文东想起老姨家的钱柜,他在四十六岁的时候,出了意外。那当然是异时空的事儿了,现在的钱柜,才十一岁呢!

    钱柜继承了姨夫的精明,有着独到的赚钱眼光,从小打小闹起步做生意,到了三十五六岁,手里就积累了上百万的资金。

    别人有的房子,他也有,别人玩的小车,他的更好。

    乡村粮食收购被一班粮食小商贩玩坏了,他们下村入户低价压称收购粮食,转卖到大点的收购站,赚取差价。

    这个收购站就不是一般人玩不起的了。

    钱柜先是在村北大路边上,和邻村的大姐菜花家协商,用她家的一块地盖房子,那时周围还没有全民开发搞建筑呢,他率先在一片庄稼地里盖了收购站。

    这片建筑很高大,格局很超前,铲车能直接在屋里转弯装车,门前有大片停车场,有地磅,有十几米的加长传送带。去他家卖粮食,价格公道不压称,不用扛袋子爬梯子。直接倒在传送带上,就呼啦啦流淌到大仓里。

    白天收粮食,晚上就有车来调走,那时的粮食产量不高,但差价大,有的紧俏品种能赚两分钱,大豆花生和红麻,大多能赚一毛多。哪一家都是三四千斤的卖稻谷,直接从晒场上装到车斗里,哪有谁在家过称?

    那几年他除了收粮食,还卖化肥卖饲料,开预制场,很快就暴发了。

    粮食生意是季节性的,卖化肥也是一样,种地就那一年两茬,一年里大部分时间还是没事干。预制场做些楼板檐梁挑子,后来又做小型涵管,随着周边农田水利改造建设完成,村民也都搬进路边排房里,又没有谁养猪盖房子了,预制件就没人买了。

    本文.首发站塔读小@说。&App^,。>欢^迎下&载App.*免费阅读。&&<

    小建筑没有了,城里的大建筑更兴盛了。开发商的投资巨大,吸引村民进城上高楼。

    这个时候,钱柜的选择是把家里拉沙的旧卡车卖掉,换了一辆重卡,专门给建筑工地送沙子。

    那时的河砂管理就很严格了,禁止私自开采,价格就能体现价值,那就是论斤卖的。根据吨方比计算,普通河砂折合两毛钱一斤。不像以前,谁家盖房子了,周围村民都来找半袋子混凝土料回家泥锅台,剩下的沙子来随便拉回家砌补猪圈地面。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