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丁文东的飞扬人生 > 第二百三十一章 怀瑾握瑜
    最新网址:www.irrxs.com

    深山林区内不再砍伐树木了,几千名伐木俘虏被分流,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山谷里,开始玩石头,把石头玩出许多花样来,有的大石头要破开,凿成方方正正的形状,有的要砸碎,成为各种规格不同的大小石子。还有人到另外的山谷里,开凿下来带着各种颜色的花石头。

    他们当中的叛逆者,总要受到特别关照,吃的是自己人做的玉米面饼子,制作方法问题,硬得能砸破狗头,战俘们不会逃跑,因为几个原因,一个是管理方面,一人逃走,一组十人被株连处死。还有就是大家被反复告知,你们都有家室家产牛羊,表现好的可以回家看看,你们的妻儿不会被分配给别人当奴隶。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说是当奴隶,其实也没那么悲惨,战俘家属经过调查核对,同样登记在册,给予户籍。劳动改造好的,三年后可以单独立户,成为东建居民。他们的孩子,和移民的孩子一样,可以到学校读书,享受同样的教育机会。

    大部分失去男劳力的战俘家庭,只能成为移民家的附庸,等几年时间,环境变化冲淡仇恨后,给孩子们教育输灌新知识后,可以选择重新安排住房和土地。家产牛羊问题,统统收归官府所有,要想赎回来,只能卖力劳动赚钱。

    一部分移民家庭,可以领养购买牛羊马匹,但这个不是免费的,要用劳动或者粮食来交易。

    马上要进入冬天了,稻谷大豆土豆大部分都采收回来,就连那块被称为狼冢的几千亩牧草,也收割了第三茬,晒干打捆,拉了回来。

    天气转冷,机械作业群开始翻犁土地,地里到处是移民们在收集柴火,储备过冬,有人就到山林里采伐树木。

    韦珠娘生了个儿子,徐自强以东建大总管身份,发布许多号令,这些政令是让人欢喜让人忧啊!

    人们总是把东建管理机构当做是官府,只是这个官府管得也太宽了吧!发布的消息几乎天天都有,开始是玉米的食用方法,然后又说冬天来了,大家都是小家小户的,不再搞集体食堂了,可以一家人在家开小火。

    然后村组长通知,仙长知道大家家里只有玉米,老人孩子和女子可能吃不惯这种粗粮,可以拿玉米到指定地方换大米面粉,也可以直接卖掉玉米购买米面和其它生活用品。

    人们去了村部,一看这里的物资多啊!布匹、食盐、食用油、大米面粉,甚至鞋子成衣铁锅炊具瓷器都有,还卖冻得梆硬的牛羊肉,这个地方叫供销社。

    供销社还卖一种白白的松软的叫棉花的东西,说是絮棉衣被套的保暖物资,人家还指点怎样使用。

    讨论群

    唯一的问题是,所有东西都需要拿粮食来换,家里带来的铜钱,人家不要,就是金银,也是很低的兑换价。这个收购和兑换也是供销社的职责,由村组长找人协助,那里就很快就出现堆积如山的玉米。

    这么换来换去太麻烦,官府就发放一种纸质售卖凭证,拿着这些纸片,按照面值购买相关物资,各个供销社不准拒收。

    这个方便啊!上面有丁道仙亲自画上的大红朱砂符篆,带上它,可以在辖区内任意地点直接购买物资。

    人们忙着计划家里要留多少存粮,要留够来年的口粮,官府还没说种地成本价格,明年的各种支出,都要留宽裕些。家人的衣服粮食需要兑换多少?牲畜和附庸佣工的工钱也得用粮食支付。

    这个时候,官府的徐总管又发布号令了,说冬天没事干,大家要多生孩子,壮大我们的东建,不论是移民还是佣工,只要是登记在户籍册里的人,明年每增加一个孩子,奖励家庭新币两百元,奖励产妇两百元外加一只母牛,还有十斤红糖和孩子衣物。

    还有这等好事儿?一千斤玉米才卖一百块钱啊!那不是要奖励两亩地的产量?

    人们去找村组长落实确认。村组长证实说:“徐大管家确实是这么说的,官府告示上也写得清清楚楚。那上面还说,冬天大家都要参加扫盲学习,开春后考试达标的,奖励一桶十斤油。你通过了,官府的告示就能自己看明白了。”

    这个鼓励政策带来的后果是,许多家庭的男人提前结婚,大部分都把那些战俘的家属女子佣工搬到了正房里,没有男人的俘虏当中,也有许多人生了孩子。

    户籍司的人张哥年前年后忙得不可开交,许多女人怀孕后,就要合户,还要修改身份属性,成为某个家庭的第二配偶。

    东建官府又发布政令,鼓励百姓到矿上做工,做工的工钱用新币结算,为明年的生产建设做准备。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