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irrxs.com

    撰写此文初始,想把"忘恩负义为哪般"作为文题,后来思忖了一下,觉得前面四字,改为"过河拆桥"较妥。当然,中国的文字宝库中,还有诸如"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等类意思相近的成语,但因于写的是随笔,也就随便一点,不再另选了。

            过河拆桥之类虐心事,就像空气一样,现在有,过去也有。咱今天不说别的,只说三国三个巨头曹操、刘备、孙权。从一定层面上而言,这仨货,都不是好货。之所以不是"好货",就在于他仨做了忘恩负义,噢,是过河拆桥的事。

            曹操所拆之"桥",名叫荀彧。荀彧既是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之一,更是成就曹操事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更大胜利"的幕后推手,比如让曹操感念不已的谋士郭嘉,就系荀彧推荐。相对于举荐贤士俊才,荀彧最大的功劳,在于为曹操献呈了一个让天下枭雄既恨之入骨、又羡慕不己的妙计一一挟天子以令诸侯!

            其实此功,原本不属荀彧,因为袁绍的谋士沮授,早就向袁绍作过进谏,但鼠目寸光的袁绍没予采纳。荀彧一发现汉献帝有着奇货可居价值,立马提醒曹操。要说曹操优于袁绍,也就是一眨眼的时间,为何这般说?盖因那天曹操正在"对酒当歌"。听罢此计,曹操二话没说,放下酒杯,指令曹洪率军去"迎"汉献帝。

            等到曹操向天下公布这一消息时,袁绍这才反应过来,但此刻的他,除了后悔,已无其他。因为之后的曹操,不管说什么话、发什么文、做什么事,都等同圣旨了。

            荀彧此计,成就了曹操,后来曹操也给荀彧献了一计:送了荀彧一只纸盒。荀彧打开一看,里面空空如也,于是荀彧自尽了。

            那么曹操为何要拆荀彧这座"桥"呢?源因荀彧在"桥"的一端挡路:曹操想加九锡,想称魏王,去征求荀彧意见,本以为他会拥护,没想到荀彧强烈反对:"如若你要称王,我便死给你看!"

            想死,这很容易一一空盒寓意空棺,里面缺人,荀彧,你就补缺吧!

            刘备所拆的那座"桥",名叫刘封。公元201年,投奔荆州刘表的刘备,驻屯新野。其时刘备年到不惑。虽说不惑,但他却有两"惑":一是40岁的他,还没子嗣,无后可是三大不孝之首;二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自己就一直在东奔西走,何时才会是个头?

            这时刘备碰到了刘封,刘封年纪不大,因于爹娘早死,栖居荆州。刘备就问刘封,愿不愿意与他结为父子关系?刘封立马答应,于是就办了比桃园三结义还要复杂、隆重的仪式。

            公元207年,甘夫人生下儿子刘禅。老来得子,刘备高兴非凡。不仅刘备高兴,而且关羽、张飞,当然还有赵云等其他叔叔,都高兴,都把笑脸转给刘禅。这让刘封很是失意。

            多年以后,一度"威震华夏"的关羽,突然遇到危厄。关羽就向侄子刘封求援。想起二叔以往不待见自己,刘封就气不打一处来,拒绝出援。这一赌气,竟赌出一副"多米诺骨牌"一一关羽被杀、荆州丢失、孟达投魏、自己败回成都。

            虽然刘封不是自己亲生,但因着他叫了这么多年"老爸",要说没有感情,那是假话。骂罢刘封后,刘备想用"以观后效"四字了结刘封的这次过错。但就在这个时侯,诸葛亮出来提醒他:"刘封性格刚猛,要是您百年归去,刘封还会听从刘禅吗?"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