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irrxs.com

    公元221年初秋的一天,甄氏与魏文帝曹丕大吵一场后,赌气返回邺城。曹丕耿耿于怀数日,依然难消心中怒气,遂派使者前往邺城,赐甄氏自我了却性命。甄氏不从,使者即让随从强行施之。史载:"甄氏披发覆面,以糠塞口,情状甚惨。"据说这期间,曹丕做了一梦,梦境十分诡异,曹丕即请术士周宣解梦,周宣答:"天下将有贵族女子冤死。"曹丕闻之后悔,差人速追赐死甄氏的使者,结果已然迟了。

            都说"一日夫妻百日恩",曹丕与甄氏,因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近读《三国演义》等有关史料,得知曹丕对甄氏痛下杀手的原因,在于甄氏在大厅广众之下,冲撞了曹丕,正是甄氏这种不识时务的"犯上作乱"行为,导致其自取灭亡。

            就我看来,将甄氏的不幸,归罪于她的"不识时务",当是那些撰写史书者,践行"为尊者讳"的一种骗人把戏。事实上,素有"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之誉的甄氏,不可能会赶到宫殿上,向曹丕作河东狮吼。为说明甄氏的"好“,举例如下:

            好媳妇:某日,甄氏获悉随曹操出征的婆婆卞夫人患病,即茶饭不思。莅日,即向曹丕提出去前线探望卞夫人。要知道,那时交通不便,外出一次,至少得一月半年方能返回。曹丕不同意,甄氏就磨,最后终于如愿。

            好妻子:甄氏经常劝导曹丕:"你瞧人家皇帝妻妾成群,正因为妻多,子女也多,因此你也应该多去宠幸别的女人,好让曹家后代枝多叶繁。"

            好母亲:曹丕多次征战疆场,常年累月不着家。甄氏在家扶养儿子曹睿、女儿东乡公主,从无半点怨言。

            透过现象看本质!上述三个"好"的背后,显然蕴有"躲避"之意。一个女人,老是想着与丈夫分开,其真正用意,岂不就是"我不想和你同床共枕"吗?那么甄氏为何要如此"高姿态"地表现自己的"大度观、大局观"呢?一句话:她与曹丕缺乏真情!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曹丕纳娶甄氏为妻的起因,仅仅只是惊于甄氏的美貌,否则的话,甄氏早已成为曹丕的剑下之鬼。虽然抱得美人归的曹丕,在之后一段时间里,极尽宠幸甄氏,但身为二婚的甄氏,断然不会将真情倾注到曹丕身上。这就是甄氏发扬"家际主义"精神,唆使曹丕多去和别的女人"同睡"的根本原因。

            其实甄氏这么做,还有一个不可示人的原因,那就是她的情愫,依旧留在结发丈夫袁熙身上一一她怀了袁熙的骨血!这一点可从曹睿未满足月出生的时间中领悟:甄氏与曹丕结为夫妻到曹睿出生,只有八个月!

            曹丕患上"灯下黑”,尚可理解,但奇怪的是,疑心病极重的曹操,对此也没提出半点异议。是何原因让曹家两个主要人物如此迟钝呢?只有一点可以说明:甄氏工于心计!成为曹丕之妻后,她必定实施了滴水不漏式的辅垫,以至曹丕和曹操无从察知,当然,也不排除父子俩故意装傻。

            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公元220年,称帝的曹丕,准备册立皇后。其时能够与甄氏争夺此位的,只有郭夫人。这个郭夫人,不是个善类。为了达到目的,她竭尽如簧巧舌,贬损甄氏。如果郭夫人仅仅只是让曹丕远离"正宫"甄氏的话,倒也不会伤到甄氏的"要害",因为以甄氏的作派,她才不愿"三陪"没有感情的曹丕呢,问题是,郭夫人戳到了甄氏的痛处。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