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irrxs.com

    公元228年,诸葛亮亲自率军开始首次北伐。因于马谡有着丰富的军事理论,诸葛亮任命其为先锋,驻守战略要地街亭。不料马谡是个"纸上谈兵"的高手,他不顾部将王平的竭力劝阻,仿照"背水一战"典故,创造性地弄了一个"靠山一战"计划,结果被曹魏大将张郃切断水源,打得狼狈不堪。要不是王平在危急关头,通过鸣锣吹号虚造声势,引发张郃心生疑虑不敢再予攻击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街亭一失,满盘被动。诸葛亮大怒之余,"挥泪斩马谡",同时还斩了张休、李盛及撤了黄袭等一批当初支持马谡"舍水上山"的将领。而劝阻并力挽狂澜的王平,则在此役中脱颖而出,被诸葛亮拜为参军,统领无当飞军,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王平,出生年月不详,别名何平,字子均,巴西宕渠,即时下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人,籍贯益州。有一子,名王训。

            王平出身平寒,小时候因家境困苦而寄在外祖父何氏家,故得何平之名,及至成年,复归原姓。

            时至今日,许多人想当然地以为:王平籍贯益州,可能是在刘备夺取益州后,投了刘备。其实不然,王平早年与巴西郡属下的巴夷领主朴胡、賨邑领主杜濩交好,听从他俩一起迁往洛阳,事奉曹魏军中,担任代理校尉之职。

            公元219年,刘备部将黄忠,在汉中定军山斩杀了曹魏大将夏侯渊。消息传至邺城,刚刚处理完太医令吉本等人政变后续事宜的曹操,即率大军前往汉中。其时王平为曹军大将徐晃部将,徐晃平时很不待见王平,屡屡排挤于他。这次王平随徐晃到达汉中后,奉令与蜀军赵云所部对阵,结果处下风。久受徐晃打压的王平,担心回营后遭徐晃"军法从事",遂投赵云。赵云将王平引荐给刘备,刘备即任命王平为牙门将、裨将军。

            此后数年,王平以既不显目、又不蒙眼的状态,波澜不兴于蜀汉军界。促使王平被人刮目相看的首推街亭一战:当马谡准备舍水上山时,其他将领或全力拥护,或保持沉默,唯王平苦劝马谡:万万不能舍弃街亭而上山!而那个惑敌之举,尤显他的军事应变能力之强。

            一般人以为,王平能有如此军事水准,文化程度肯定不低。但奇怪的是,王平既不识字,又不会写字,是个标准的文盲!史载:王平识字不满于十。据说这也是曹魏大将徐晃小看王平的原因之一。

            王平虽然认识的字不超过十个,且不会写字,但他口才极佳,每有独到想法,就用口述之法,请别人代写下来,而且所叙内容,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王平还有一个习惯,喜欢听读典史,一俟战事稍空,他就让人朗读先贤人物传记、秦汉更迭历史等,自己则端坐于旁静听,听后即知所读书籍传记大义,自己转述时,也不会失却主旨。王平为人十分自律,履行法度从不虚妄,与人交谈不开玩笑。处理军务时,自始至终,保持坐姿端正。但王平也有缺点,这就是性情狭獈,善于猜疑。

            升任参军一职后的王平,逐渐引人注目。公元231年,诸葛亮率军围困祁山,并派王平驻守南围。曹魏大将军司马懿亲率大军进攻诸葛亮,指派大将张郃进攻王平。王平誓死坚守南围,致张郃寸土难得。

            三年后,诸葛亮再次出兵伐魏。同年八月,诸葛亮病死五丈原。蜀军不得已退还。大将魏延与长史杨仪素有嫌隙,以往因诸葛亮镇着,不敢造次,现在见诸葛亮谢世,魏延率军作乱,欲与杨仪争夺话语权。王平得知,率兵阻碍魏延胡来,王平用理劝诫魏延手下:"丞相尸骨未寒,你们就反,于心何在?"魏延属下将士听罢,汗颜不止,不再顺应魏延。魏延无可奈何,遂随大军护送诸葛亮灵柩返回蜀境。王平便依诸葛亮死前所留锦囊其中一计,让马岱趁机斩了魏延。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