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irrxs.com

    大凡《三国演义》的读者,在阅读该书时,经常会看到有三个不起眼的人物,在刘备身前背后"晃悠",他们除了帮助刘备跑跑腿、喊喊话、传传声之外,似乎没干过啥事,相比于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出彩之人,他们简直就像戏台上跑龙套的小角色,没能吸引观众多少眼球。

            但请你千万别因此而小觑他们,原因很简单,他们三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刘备忠心耿耿,毫无二心。惟因如此,刘备在获取益州后,对他们予以高规格的封赏。这三个人不是别人,乃是麋竺、简雍、孙乾。此文择取简雍,作一详述。

            简雍,出生年月不详,别名耿雍,字宪和,涿郡,即时下河北省涿州市人。简雍原本姓耿,只因古时幽州一带,常将耿发音成简,便改为简姓。

            简雍与刘备同乡,两家相距不远,故尔简雍在少年时,就和刘备相识。大家知道,发小之间的交情,天长日久,要么因相嫉相妒而分道扬镳,要么因知根知底而牢不可破。简雍与刘备,属于"牢不可破"那种。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开始起事对付黄巾义军时,简雍就跟随他四处奔波。《三国志》对简雍的介绍不多,估计这段时间,简雍在为刘备处理一些后勤保障或出使说客工作,属于不露脸的幕后英雄。

            那个因曹操挟持其母而不得不离开刘备的徐庶,曾经评价过简雍和孙乾,说他们两人"只是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不过此说有待商榷,因为在刘备早期起兵过程中,能跟随他同甘共苦的人,已然不错了,要想让那些所谓的"经纶济世之才"聚集到名不见经传的刘备帐下,太过奢望了吧?

            公元211年,刘备在益州刘璋谋士张松、法正的斡旋下,被邀前往益州,简雍随同。刘璋在亲切接见刘备等一干客人期间,十分喜欢不拘一格、谈吐不凡的简雍,只要一有机会,两人就会私聊,且相谈甚欢。

            两年后,亦即公元214年,意欲彻底取代刘璋的刘备,率军将成都团团包围。因于成都城墙坚固,加上益州本土士族势力担心刘备在鸠占鹊巢后,侵削他们固有的利益而全力支持刘璋死扛,刘备一时难以攻下成都。不得已,遂派简雍前去游说刘璋。

            其时刘璋与忠于他的部下,无不愤恨刘备这头"白眼狼",许多将士甚至做好了“誓于成都共存亡"的打算。简雍在这个时候入城谈判,无疑与虎谋皮,因为刘备青睐的谋士庞统,就是死于刘璋的手下。许多人无不为简雍此行捏了一把汗,但简雍却像去走亲戚一样,潇洒而往。经过简雍的劝导,刘璋力排众议,答应投降,然后与简雍同车出城。有史学家谑言,说刘备也许没有想到,公元264年,刘璋所受的这幕耻辱,在他儿子刘禅身上重演。

            刘备平定益州之后,即予论功行赏,拜简雍为昭德将军,待遇仅次于麋竺,与孙乾相同。

            简雍的潇洒,不仅仅只是体现在人生关键节点上。即使是在平常时节,他亦不拘小节,高谈阔论如信口开河,性情倨傲似行为粗鲁。史载,他在刘备面前,不是伸足而坐,就是侧身而卧,从不注意行仪威严,只管自己舒适爽畅。但在诸葛亮面前,简雍却不敢造次,所谓一物降一物,不过如此吧!

            虽然简雍在行为方面顺遂自己,但在议事方面,却十分注意方式方法,这也许就是作为一个"说客"的他,能够说服那么多或敌或友枭雄人物的原因。出于说明简雍在这方面上的才情,现择一事相衬。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