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irrxs.com

    近年各种禁酒令出台之前,有些地方的公务性接待,几乎疯狂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说其疯狂的原因,就在于宾客之间的觥筹交错,十分可笑。试举一例:有次我去参加一个会议,聚餐时,两个酒鬼喝着喝着,竟然拿酒往彼此的衣领里,一瓶接着一瓶地倒,旁观者不仅不劝,反而一边起哄,一边递酒,那场面,唉,那场面,那可是相当的热闹哇。

            好在随着反腐力度的增强,这类匪夷所思的宴席,终于被清正廉洁的严规峻律给刹住了。时下别说公务接待已经不见烟酒上桌,就是社会上的迎来送往,也是很少出现那类狂灌猛喝的现象。

            但在三国后期的东吴政界,官场宴请时,却大力提倡群臣一醉方休。原因在于皇帝孙皓出于提升酒宴的乐呵度,硬性规定赴宴的文臣武将,必须饮下七升美酒作为保底限度,否则,不是免职,就是杀头。为保官职与性命,酒量欠缺的宾客,就硬撑一一宁愿醉倒舔尘,不敢头脑清醒!今天不讲别的,就讲一个名叫王蕃的官员,因为醒酒快了些,竟被孙皓罩以"装醉欺君"罪名,当场斩首。

            王蕃,出生于公元228年,字永元,庐江,即时下安徽人。王蕃幼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的他,兼通历法、六艺。基于见多识广,在当地拥有一定名气。

            公元258年,孙休继位。孙休素闻王蕃才学丰硕,故在称帝后,召请王蕃担任散骑中常侍,加授驸马都尉。王蕃为人清雅,谈吐不俗,孙休派他出使蜀国。蜀国朝野很是欣赏王蕃的外交风采,同意东吴所提与蜀汉互相携手共御曹魏的要求。出使归国后,孙休任命他为夏口监军。

            王蕃在东吴政界中,享有刚正不阿之誉。王蕃的谏言,犀利老辣。换上其他帝王,可能受不了,但孙休却对他的进谏十分重视,多予采纳。这也是王蕃职业生涯中的高光时刻。

            但可惜的是,公元264年,孙休因病驾崩。基于孙休儿子年仅十岁,难以应付蜀汉刚被曹魏吞灭、辖地交趾(时下越南)发生暴乱等国内外严禁形势,暂时拥有东吴政权话语权的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听从左典军万彧的推荐,说服朱太后,让早年废太子孙和之子、时年23岁的乌程侯孙皓继位。

            孙皓登基初期,出于赢取民心,巩固自身地位,他不仅放手提拔了一大批官员,而且采取了一系列利民惠民的政策。多管齐下的举措,使他一度赚取了"明君"的头衔。但随着羽翼丰满,根基扎实,孙皓就露出了其狰狞的一面,除了斩杀了那些当初力助其上位的濮阳兴、张布等老臣宿将外,还诛灭、流放自己异母兄弟及其他宗亲。孙皓所用酷刑,骇人听闻,比如挖人眼晴、砍人双脚、剥取人皮等,据说孙皓杀人不问出处、戮人不择手段的行为传到西晋,连晋武帝司马炎也为之惊惧。

            其时王蕃的职务是常侍,当时与他官职相同的还有万彧。大家知道,万彧是推荐孙皓继位的幕后推手,他与孙皓私交不错。而王蕃则不同,王蕃虽是孙休的宠臣,但与孙皓却无私谊。按照常理,以王蕃的聪明与博学,他应该会认清形势、权衡利弊,收敛自己仗义执言的秉性,低调为官。但诚如"江山可改,本性难移"所言,王蕃依旧坚持直言劝谏。

            孙皓与孙休的不同点在于,一个是刚愎自用到暴戾无度之帝,一个是礼贤下士到温和大度之君,前者一不留神就会要了王蕃的命,后者即使王蕃再是耿直,也不可能痛下杀手。

            接下去的问题是:王蕃与万彧官职相同,两人关系又是如何的呢?很是不幸,两人的关系如同水火。如果说王蕃是个满腹经伦之士,那么万彧简直是个才疏学浅之徒;王蕃是雅士,万彧是粗人。惟因如此,万彧仗着自己与皇上的关系,不把王蕃放在眼里,动不动就在孙皓面前,编排王蕃坏话。除了万彧,中书丞陈声也在刘皓面前老说王蕃的不是。

            面对屡次三番苦谏自己不可重蹈古代暴君覆辙的王蕃,孙皓早就心滋不满,听了万彧、陈声等人的"情况汇报",也就更加冷落王蕃,有时还有厌恶之感。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