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irrxs.com

    三国曹魏后期,淮南寿春,即时下安徽省淮南市一带,先后发生三叛,史称"淮南三叛"。今天就来讲讲第一叛一一"王凌之叛"。

            王凌,出生于公元172年,字彦云,太原郡祁县,即时下山西省祁县人。

            王凌是东汉司徒王允的侄子。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祸乱长安、戮杀王允三族时,从小习武的王凌与其哥哥王晨,翻墙逃出长安,两人跑散后,王凌只得孤身返回家乡太原。

            郁居太原郡期间,王凌与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贾逵等人相识并结为好友,相互关照下,王凌被举孝廉,朝廷任命他为发干县县令。不想在任期间,因罪获刑。

            这天,兖州刺史曹操巡察监狱。正做苦力的王凌,刚巧经过曹操站处。曹操当年在京城时,常去司徒王允家。认识曹操的王凌,就上前向曹操打了招呼。得知王凌是王允侄子,曹操当即下令解除王凌劳役,并委以骁骑将军主薄一职,不久调任中山太守,然后出任丞相掾属。

            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任命王凌散骑常侍,出任兖州刺史。

            两年后,王凌与张辽等率军到达广陵,共破东吴大将吕范所部,史称"洞口之战"。战后因功封为宜城亭侯,加号建武将军,出任青州刺史。

            公元228年,跟随曹休征伐东吴,不料魏军失利。王凌率部拼死护卫曹休,使其得以安全撤退。战后担任扬州和豫州刺史。

            公元231年,王凌接到吴国将领孙布欲投魏国、请求接应的密信,即率大军前往迎接。不想此时东吴建业发生隐蕃叛乱,王凌从中嗅出了危机气息,即予撤军,从而逃过一劫。原来这是孙权与孙布所设的"迷魂计",意欲诱歼王凌大军,不想此计被早年潜伏吴国的魏国间谍隐蕃洞知,为救王凌,隐蕃不惜暴露并献身自己。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驾崩。大将军曹爽为抗衡司马懿的势力,积极拢络王凌,授任其为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军事。

            时隔两年,吴国大都督全琮领数万人马进攻魏国芍陂。王凌即率诸军迎战,奋战数日,斩杀秦晃等十余名吴国将领,全琮大败而回。王凌因此进封南乡侯,不久,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食邑一千三百五十户。公元248年,司空高柔升任司徒,王凌代司空之职。

            公元249年,发生"高平陵政变",曹爽被司马懿诛灭三族,素受曹爽关照的王凌,对魏帝曹芳听命司马懿殊为不满,觉得曹操之子曹彪有勇有智,欲立他为帝,奉迎他到许昌建都,再图洛阳。

            王凌就将这个打算,告诉时任兖州刺史的外甥令狐愚。令狐愚驻扎在平阿,舅甥两人同时握有重兵,承当着淮南地区的防务。

            司马懿不仅丝毫未察王凌的阴谋,而且出于拉拢他,还提升其为太尉。任命下达时,司马懿问股肱蒋济:"王凌的才干究竟怎么样?"

            蒋济答:"王凌文武双全,当世无双,其子王广更有大志,胜父一筹。"

            司马懿这才对王凌有了一丝戒心。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