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irrxs.com

    习惯思维中,太监在皇帝的眼里,应该是狗屁都不如。然而奇怪的是,东汉第十二任皇帝刘宏,竟多次对大臣们表示:"赵常侍是朕母。"这是怎么回事?

            赵忠,出生年月不详,安平人,即时下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

            史载,赵忠家贫,几近上无片瓦,下无寸地,因此他的父母方才将他送进皇宫。赵忠为人机灵,汉桓帝刘志就将其调到身边,担任小黄门。

            公元159年,大将军梁冀飞扬拔扈,不时损害汉桓帝权威。刘志便与中常侍单超等亲信诛灭了梁冀。在这次行动中,身为小黄门的赵忠,发挥了关键作用。汉桓帝就封赵忠为都乡侯。

            得到汉桓帝宠幸,赵忠便自我膨胀,目空一切起来。都说"树大易招风,胆大易惹祸",到了公元165年,汉桓帝为了安抚大臣们对赵忠的不满,将其黜为关内侯,食本县租千斛。

            三年后,汉桓帝驾崩,因刘志只有三女儿,无一子,窦皇后便与其父、大将军窦武商量,挑选时年十二岁、世袭解渎亭候的刘宏为皇位继承人。刘宏就这样成为东汉第十二位皇帝,史称汉灵帝。

            因于刘宏年少,生活起居都要照顾,太监服侍得好坏,就显得尤为重要。惟此,因矫诏诛杀滋有反悔之意的大将军窦武、而被加位至大长秋、权倾朝野的宦官曹节,便召赵忠重回宫中服侍汉灵帝刘宏。刘宏就将赵忠和张让,一起升为中常侍,封为列侯。

            史载:"公元172年,汉灵帝令赵忠主持朝会,百官慑于赵忠淫威,各自瞻望中官,很久没人敢于先行进言。"公元181年,曹节因病去死,有大臣密谏已经过了弱冠之年的刘宏,乘机削弱宦官势力,但刘宏不仅不敢捅破那张宦官关系网,而且诏令赵忠兼任曹节的大长秋之职。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张角大军所到之处,应者如云,更有憎恨当地官府的民众,自举义旗,反抗朝廷。面对如此乱象,郎中中山张钧上书刘宏,提出:"张角之所以能够兴兵作乱,成千上万民众之所以愿意跟他,主要根源出在'十常侍'身上,因为他们将自己的父兄、子弟、亲戚、宾客放到各州各郡为官为吏,盘财夺利,鱼肉百姓,人们这才图谋不轨,犯上作乱。依臣之见,应该诛杀'十常侍',将他们的脑袋悬挂南郊,以谢天下。此举一旦实施,便可让骚乱大寇自行消散。"

            汉灵帝收到张钧奏章后,即给张让、赵忠等宦官阅看,宦官们吓得脱掉帽子、靴子,光头赤脚叩头请罪,表示自己愿去洛阳监狱服刑,并将家财贡献朝廷,以资军费所需。

            但让赵忠等宦官没有想到的是,刘宏竟然诏令他们要像"以前一样,好好工作"。之后汉灵帝召见张钧,对他大骂:“疯子,你真是一个疯子!难道'十常侍'中,就没一个是好的吗?"

            张钧是个书呆子,更是一个不怕死的忠臣,他不畏刘宏的怒骂,又将同份奏章,多次上奏。赵忠、张让等人恐惧,便收买汉灵帝下诏负责调查张角太平道的廷尉、侍御史,反诬张钧私下在学黄巾太平道,将其逮捕,严刑拷打,死于狱中。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