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irrxs.com

    东吴有个名臣,叫做张昭。张昭之所以出名,就在于孙策临死前的那句遗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乖乖,就凭这么一句话,张昭要想不出名,都难!

            张昭,出生于公元156年,别名张公,字子布,徐州彭城,即时下江苏省徐州市人。

            张昭少时好学,跟随白侯子安学习《左氏春秋》,与琅琊名士赵昱、东海名士王朗,一道闻名并互为友好。张昭学富五车的同时,还拥一绝,那就是擅长隶书。

            张昭成年后,被举荐为孝廉,但他予以推辞,继续与王朗一起,探讨以往君王避讳之事。徐州刺史陶谦慕名察举张昭为茂才,但被拒绝。陶谦觉得张昭轻视自己,恼怒之余,下令监禁张昭。张昭好友赵昱闻悉,出面援救,陶谦方才释放张昭。按理张昭必恨陶谦,但奇怪的是,陶谦病逝后,张昭竟为他写了一篇题为《徐州刺史陶谦哀辞》的悼文。

            东汉末年,中原动乱,张昭随其他难民逃到江南,受到割据江南的孙策重用,官拜长史和抚军中郎将。张昭虽为孙策重臣,但他与北方的士大夫们,多有书信往来,有人疑其怀有二心,孙策反而潇洒地将其比喻为齐国的国相管仲,足见张昭在孙策心中的地位。

            其时荆州牧刘表,写了一信给孙策,写完后交由名士祢衡过目。祢衡看罢,讥笑刘表:"如此用词,是给孙策帐下的孩童读呢?还是想让张子布阅看?"由此可见,就连狂傲到不把曹操放在眼里的祢衡,也认同张昭的才华。

            公元200年,孙策遇刺伤重,临终前将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表示:"如果仲谋不行,你可以自己代之。"但张昭没滋异心,他一边下令内外将校各守其职,一边劝导孙权舍弃悲伤,专攻政事,并亲自搀扶孙权上马,列兵而出,晓令众人服从孙权。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爆发前夕,曹操写信给孙权,威胁其归顺。孙权将此信交由部属传阅,众人皆惶。张昭为主降派之首,他劝孙权:"愚以为,硬拼不如软服,迎接曹操,投降朝廷。"

            但孙权最后采纳了主战派周瑜、鲁肃的意见,与刘备联手,击败曹军。

            翌年,刘备表奏孙权为车骑将军,张昭任军师。孙权喜猎,经常外出射虎,老虎常扑其马鞍,险象环生。张昭据此严斥孙权,认为作为君者,不可如此放纵自己。尽管张昭苦口婆心,孙权却总是我行我素。

            公元212年,周瑜已去世,刘备已入蜀,曹操临濡须。曹操的"喉舌"阮瑀,写了《为曹公与孙权书》一信给孙权,信中除了拉拢孙权外,还嘱孙权想法除掉刘备和张昭。孙权未为所动。

            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遣使者邢贞封孙权为吴王。邢贞傲慢无礼,竟想在车上受拜。张昭就对邢贞道:"你如此妄自尊大,难道认为江东真的势弱到连一把用来执法行刑的小刀也没有吗?"吓得邢贞慌忙下车。后来,孙权再次遣使称臣于魏时,提到要派张昭与孙邵随其子孙登一同入魏为质,曹丕因此相信孙权。从中可见,即使赤壁之战前夕属于主降派,张昭的声望地位也无有多大减损。

            有一次,孙权在武昌宴请众臣,提出:"今日酣饮,只有醉后落入水中,才能停止。"张昭听罢,正色不言,外出坐于车中。孙权遣人呼张昭还席,张昭道:"想到纣王作糟丘酒池一夜宴饮之事。"孙权听后惭愧,于是罢酒。

    最新网址:www.irrxs.com